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初唐四杰的名词解释(初唐四杰及其影响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的名词解释(初唐四杰及其影响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12-09 11:32:39

初唐四杰的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指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时期的四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可以说一举扭转了从南北时期以来的浮艳文风,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诗歌起到了决定性的奠基作用。

首先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就是那位写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杨炯是一位神童,卢照邻是一位情圣,骆宾王是一位愤青(千古第一骂文,骂女皇武则天的《讨武曌檄》)。

虽然他们四个命运一生都比较坎坷,但是在文学地位上的认可还是蛮高的。后来诗圣杜甫为他们正名,“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初唐四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初唐四杰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扩展知识:

初唐四杰的贡献意义:

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

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七言)。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