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塞罕坝的创业人都是谁(塞罕坝的创始人刘文仕简历)

塞罕坝的创业人都是谁(塞罕坝的创始人刘文仕简历)

更新时间:2024-12-09 11:55:50

塞罕坝的创业人都是谁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1962年9月,369位建设者来到平均海拔1500米的塞罕坝。当时的塞罕坝,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常年刮风沙,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3.3摄氏度。

  赵振宇是首批上坝的塞罕坝创业者之一。从施工员、护林员到营林区主任,从分场场长、纤维板厂厂长到总场副场长,他在坝上一干就是近40年。

  尽管是承德本地人,但当时的塞罕坝对赵振宇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上坝的第一印象是满目荒凉,既没树,也没人。”赵振宇回忆道。

  “天当房,地当床,草滩窝子做工房。”那时候,最初的建设者们并无固定住所,赵振宇他们住在自己动手搭建的牛顶架窝棚、马架子里,有的人甚至在沼泽地挖草坯盖“干打垒”,或随山就势挖地窨子住。

  “冬天是最难熬的。”赵振宇回忆说,冰天雪地的严冬里,滴水成冰,寒风刺骨,每天巡山几十公里,晚上归来棉衣变成了冰甲,棉鞋冻成了冰鞋,走起路来哗哗响。晚上睡觉还要带上皮帽子,早上起来,眉毛、帽子和被子上会落下一层霜,铺的褥子、毡子全冻在了炕上,想卷起来得用铁锹慢慢地铲……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