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前应先了解一下几方面的信息
①本省市今年普通高校招生的政策规定。如《XX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等。了解所在地区志愿填报的规则,填几个批次,多少个学校,多少个专业等等。
②对考生身体条件要求的规定,教育部、卫生部等发布的体检标准以及招生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查阅学校招生章程或简章)。
③招生院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计划及近年来的录取情况,包括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各招生学校的投档线等。
④招生学校的招生章程或招生简章。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省市教育考试院或学校招生网站查阅,以准确了解学校的办学类型(公办、民办、独立学院等)、办学现状、办学地点、单科成绩要求、外语语种要求、录取规则和收费标准等。
⑤目标专业的真正内涵。如历史沿革、学科水平、学习课程、就业领域、以往就业率、未来的社会需求,所在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有哪些名师等。
高考填志愿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寒窗苦读多年,就是想考到自己理想的学校,学自己想学的专业,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所以,高考填报志愿,一定要慎重对待。
1.现在高三学生填报志愿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我高考那会儿,全国统一试卷,是在正式出高考分之前就要把志愿填好的,就是所谓的盲报,但是呢,,高考完后,老师也会把各科标准答案发给大家,让大家先估一下自己的分数,填志愿就根据自己给自己估计的分数,和各个学校往年的分数线,确定自己的高考志愿。
我当时给自己估计的分数挺准的,高考分下来后,我估计的分数比实际分数少了十分,当时我们一共考5科,也就是说,每科估分误差平均仅2分,但有的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估分误差有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志愿肯定就报不好了。
2.现在高考好多了,都是先出高考分数,然后才报志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各大学往年各专业的分数线,还有就是今年和往年省里,或者市里的大排名综合考虑,报自己喜欢的学校或者专业。这里强调一下,一定要参考今年和往年省市考生大排名,因为每年试题难度不一样,分数线有高有低,这个大排名能体现分数线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参考考生排名情况。
3.虽然各大学各专业每年录取人数一般变动不大,但在报志愿时也要注意一下,不要只看这个大学,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要看看录取人数有没有变化,每年录取人数也会影响当年的录取分数线的。
4.每批次的第一志愿很重要!第一志愿一定要慎重,报高了,就录取不上,而且会影响同批次第二志愿,因为你的同批次第二志愿可能是别人的第一志愿,如果你的第二志愿,招生大学在第一志愿录取满了的话,就算你的高考分数超过了这个大学录取线很多,也有可能落选,打个比方,A考了580分,第一批次第二志愿报了C大学,B考了560分,第一批次第一志愿报了C大学,但A第一志愿报高了,没被录取,很可能出现B被C大学录取了,而A却没能被C大学录取的情况,如果A专业填了服从分配,也可能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可能没能招够人,只能从符合条件的考生中调剂。
5.虽然各省市高考志愿报名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没有太大差别,家长可以在当地去听一些免费的或者是付费的讲座,多方搜集信息,多了解,这样报志愿时才会有的放矢。
6.除了大学,专业也很重要,有些学校有些专业是业内出名的,比如清华的土木工程,同济大学的土木建筑类学科,都很有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新闻类专业也是顶尖的。
7.各大学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填报高考志愿要综合考虑,尽量努力学习吧,有了好的分数,您选择的余地才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