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双烈女碑译文(盱眙孝女曹娥碑全文及译文)

双烈女碑译文(盱眙孝女曹娥碑全文及译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11:23:59

双烈女碑译文

双烈女碑,是位于中国南京市玄武区苜蓿园街41号南京第一陵园的一座铜像碑。碑上刻有“双烈女”四个大字,是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保全贞节而双双自杀的两位女性。该碑碑文的中文译文如下:

双烈女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狂风暴雨,中华民族受尽恐怖摧残。实行三光政策的罪恶魔爪袭击南京,城墙倒塌,城门被摧毁,只有三座保护城市安全的陵墓生还。然而,这场灾难未能打垮我们爱国民族的意志,哪怕是遭受亲人千刀万剐的折磨也不弯腰。两位民族英雌烈女,抱定贞洁之心,忍辱勇争,坚持挺身而出,以荣誉换取尊严,慷慨赴死,留下令人感动的榜样。这两位英雌烈女就是祝仙捧和顾颖琴。我们铭记她们的临死绝唱:“长夜难眠,失家失亲,苟活于世,难享生人福。总想一死,直认国耻罢!”以感念她们抛却生命,维护民族脊梁的赤胆忠魂。他们的壮烈事迹永载史册,铭志人心。我们以双烈女为榜样,奋勇拼搏,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

释文:

南皮张氏双烈女庙碑

我皇清退位之五秊(年),丙辰,吾宗二女伯立、仲春以貞烈殁于津门。津郡紳耆高公淩(凌)雯目撃(击)其慘(惨),閔(闵)從容就義(义)之難(难),偕嚴公修。華公世奎并召客津族鳯元等,涤雪寃(冤)獄(狱),揚(扬)闡(阐)幽潜,播絃(弦)歌而,垂彤史中外。知聞婦(妇)孺感泣此,知闻固誠能動(动)物,金石爲開。亦仁人君子有以成之斯,亦極千古之至榮(荣),可以無憾普(?)。

先文逹(达)公蠲(juān)金贍(赡)族。嵗時,嘗(尝)卹(恤)其家,尋失所之。不意流離顛(颠)沛,一至於此不苟幸生。同時正命亦可悲已。越二嵗戊午,邑人醵金建宇於縣學朙倫堂。左醴(礼)也吁彼女子耳。浩然正氣(气)無異(异)唐宋之張許文謝諸忠烈。燭爚世宙,坊表異禩(祀)。吾軰遺(遗)臣能弗愧焉。庚申春落成。

大清監(监)察御史族季父瑞蔭(荫)酹酒灑(洒)涕而爲之。辭曰:藐爾諸孤,竟亢吾宗。春水虎尾,介竹貞松。永閟(闭)馨香,宫廧之东。嗟有此二烈兮。乾坤雖(虽)否,而吾道不窮。

誥(诰)授榮禄大夫内閣(阁)閣丞天津華世奎書丹并篆額。

华世奎(1863-1942),字璧臣,祖籍江苏无锡,世居天津。华世奎出身旧盐商家庭,四岁开始接受家塾启蒙教育。每天坚持练字不辍,其父要求甚严,偶见稍有懈怠,就拿烟袋锅往脑袋上敲。为了纠正执笔姿势,其父独出心裁地在他笔杆上放一枚铜钱,只要笔杆稍有倾斜,铜钱就会掉落下来。据说,华到后来可在笔杆上放十个铜钱,仍能运笔自如,可见功力之深。华世奎其书宗法颜真卿,旁及各体,书风圆润端凝的大家风范。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位于天津市最繁华的滨江道商业区中心“天津劝业场”的巨大匾额就是华世奎书写的。而宣告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结束的象征---最后一位封建皇帝宣统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 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