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 是什么句式(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话文翻译)

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 是什么句式(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话文翻译)

更新时间:2025-01-09 17:31:49

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 是什么句式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是一个被动句式。

释义为:恐怕得不到秦国的城池,白白被欺骗。

3.这句话出自《将相和》。《将相和》这篇文章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临危受命,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他审时度势,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最终不辱使命,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欲辱赵王,被蔺相如识破,不惜以死相拼,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国家尊严。归国后,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失衡,欲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导致了将相之间的不和。蔺相如无病请假、路遇躲避,他“为了赵国利益”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重归于好。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