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建筑构造独特等方面。
历史悠久:平遥古城墙最早修建于西周宣王(前827~前782年)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保存完好:平遥古城墙历经数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展,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风貌,且保存状况良好。
规模宏大:平遥古城墙规模宏大,周长6.2公里,平均宽5米,高约12米,墙身内填土夯实,外砌青砖,顶部铺砖排水,外墙每隔5米筑有敌台1个,四角各有角楼1座,东南角建有奎星楼1座。
建筑构造独特:平遥古城墙呈方形,有瓮城、马面、挡马墙、垛口、城门以及瓮城等建筑构造,其中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的防御功能而建,马面则是为了增加防御的宽度而设。
此外,平遥古城墙还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集防御功能、文化功能于一身,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城池典型特点,是平遥古城重要的载体。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平遥城墙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3日,平遥城墙、官衙、街市、民居、寺庙作为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平遥城池呈方形,城墙zhouchang6163米,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建,其余三面皆直线相围,城墙高8-10米,底厚8-12米,顶厚3-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