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书》已被毁,但这本书是皇帝的专用书,今天仍在流传!
说到我国的精彩书,《鲁班书》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非常神秘。
但是,《鲁班书》已经不在,但这本书皇帝的书,至今仍在流传。
这本书是唐王李世民的治国和安邦的书——《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是唐初,唐王李世民任命魏征,于世南,褚遂良等人,收集六经,四史,哲学家和各大权谋学说的精华部分。
这本书是“上始五帝,下迄晋年”,能够“偃武修文”、“治国安邦”。
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是成年前就都看的烂熟的书了。后来的名人札记啦,诗集文选啦,什么都看。康熙皇帝还看过数学,物理,地理等方面的现代理论呢。
第一个就是历代前朝的史书,这个主要是为了借鉴前朝的得失。这些史书基本上是必须读的,当然这个读书可能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基本上都是当太子的时候,自己的老师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总结前朝得失。这个就看自己的老师的水平了,不过一般来说都不会太差,毕竟能当未来皇帝的老师,如果水平太差的话,估计是当不了的。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或者能臣才可以,当然偶尔也有一些酸儒当太子的老师,不过被酸儒教出来的皇帝,一般都比较悲剧。比如说建文帝!

还有一个就是资治通鉴,可以说这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必读的一本书。其实大多数的皇帝,如果可以把资治通鉴给读懂读透彻,而且可以融会贯通学为己用的话,基本上都是会成为一个一代明君的。甚至很多的开国皇帝,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时间读书,就没事拿着资治通鉴来读,最差的也是一代枭雄。

为什么资治通鉴的地位这么高呢?因为这本书的意思就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可以说在没有资治通鉴之前,大多数的皇帝都要看前朝史书,可是当有了资治通鉴之后,大部分的人皇帝就会在培养继承人的时候,让太子读资治通鉴。然后再根据当时的情况来选择一部分的史书或者一些传记来让人给太子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