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就是与历次军事变革相对应出现的四种战争形态
冷兵器作战方式有两个特点。第一,战争规模有限,通常也就几百辆战车直接参与战斗。第二,需要很大的战争场地,如果地形非常狭小的话,战车根本施展不开。
热兵器战争,无非是长枪短炮,利用物质和能量打击敌人
机械化时代,工业化大生产的繁荣使得飞机、大炮等机动平台快速量产,以装甲集群突击为代表的“闪击战”应运而生。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战争形态,是由主战武器、军队编制、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等战争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形式和状态。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指战斗力的构成要素在特定组织结构下形成作战能力的作用机理,其外在表现一般是军队战斗力基本要素获取和发展战斗力的形态样式。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将人、武器装备、军队编制等要素以一种新的形态样式组合,以推动战斗力升级,是战争形态演变发展的内在本质,是决定战争形态的关键特征要素。
准确地认识战争形态,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对正确地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至关重要。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运动的军事表现,与经济的历史时代和发展状况相一致,随着人类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和机械化战争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正在形成中的战争形态。
冷兵器战争是农业社会的产物,热兵器战争萌芽于农业社会而形成于工业社会,机械化战争产生于工业社会,信息化战争则与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型相联系,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战争形态。
每一种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由此呈现出战争形态演进的阶段性特点。
战争形态的每次突变和质变,即战争形态的每次更替,都是军事领域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产物和结果。
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及战争的刺激下,特别是随着军事科技的重大突破和主导性武器装备的标志性发展,引起了军队编成、作战方法和作战理论等全新变革,导致战争的整体性改变,产生出新的战争形态。
战争形态的演化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运用越来越快,武器装备变革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发展过程不断缩短,战争形态的嬗变将呈现出加速发展、过程缩短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