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经验总结应该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可以用精辟的短句来表达,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格式规范,内容精准”、“字斟句酌,审慎考虑”等等。总之,公文写作要注重细节,让读者一目了然,达到准确清晰的效果。
1、“没有谁天生会写、天生爱写。”
不会写是普遍现象,不会写不代表不能写。材料写作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每一个”会写“的人都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要写好材料需要不断摸索和练习,需要大量积累,坚持不懈才能不断进步。
2、“材料是技术,不是艺术。”
材料写作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可谓一项“生存技能”,人人都需要,人人都得用。材料写作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技术,本质就是一种“翻译”。翻译成文,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得到优化,学以致用、熟能生巧,便可打通材料写作的技术壁垒。
3、“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多维度主观评判是没有标准的,一篇材料的好坏与否难下定论。但必须明了,材料最终是为领导服务的。所以,一篇准确把握领导想法和意图、准确把握上级要求和下级情况以及领导语言风格的材料,即是一篇好材料。
4、“向书本学”
读书学习是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写好材料,必须养成勤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5、“向领导学”
材料主要是为领导服务的,要学会“开门当秘书,关门当领导”,向领导学习如何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把事物发展大局内化于心,做到心中有乾坤、胸中有丘壑。
6、“向网络学”
如今是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时代,网络上各种范文不少。遇到棘手的材料任务,要善于借助网络力量,从中找灵感、看门道、学技巧,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层次。
7、“多琢磨事,勤琢磨人,少琢磨文。”
写好材料要了解工作,掌握事物规律,此为琢磨事;要在思想、行动上与领导和上级保持一致,此为琢磨人;不能就文字写文字,避免陷入“咬文嚼字”的误区,此为少琢磨文。写好材料的关键,就在于不断思考凝练,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外行看你像专家,内行看你像行家”。
8、“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螺波浪式前进、旋式或上升的过程。材料写作亦然,个人能力会在“会写”与“不会写”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提升。
9、“心流状态”
心流指忘我地投入,灵感爆发。一篇材料在酝酿的过程中很痛苦,水到渠成之时内心是很充盈、很舒坦的。
10、“保持归零”
归零的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要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切莫认为自己能力还不错而自负自满。要把视野放开阔,每天都以从零出发的姿态重新开始。
材料没有教会的,只有悟透的、练会的、改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积累、兼收并蓄,多方面汲取养分,下一番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夫,方能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