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憧憬,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注入豪情壮志。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
这首诗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憧憬,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注入豪情壮志。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