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建于18世纪中叶,占地面积达350公顷,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2. 圆明园在建造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当时中国最大、最豪华的皇家园林之一。
园内有众多的宫殿、楼阁、亭台、池塘、花园等建筑和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大殿”和“十二景”。
3. 圆明园曾多次遭受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和掠夺,尤其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得园内的建筑和文物损失惨重,至今仍未完全修复。
但是,圆明园的建筑和景观仍然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