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兵之计是一种在战争中使用的策略,旨在推迟战争的进程或减少对方战斗力的损失以达到自身战略目的,同时尽可能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这种策略可以用于防御或攻击,常常用来应对战争长期化或在规划出最佳计划前占据战略主动权。
具体的实施方式包括利用地形因素建造险阻地形,使用伪装和欺骗手段误导对手等。缓兵之计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战争的胜负可能会带来重要影响。因此,谨慎地使用这种策略至关重要,应该在考虑各种因素后做出决定,以确保既达成战略目标又尽量减少损失。
缓兵之计是一个计策,意思是指,想办法延缓对方进攻,再作打算。
出处:三国时期,孔明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蜀军消灭了魏军大将郭淮、孙礼,占领了武都、阳平。张郃、戴陵等率军前去救援,被孔明打败。双方对峙了半月。孔明见司马懿不敢出战,用撤军的缓兵之计,诱使司马懿驱兵追赶,司马懿中计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