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因是刺激物。不由人的主观心理产生或存在。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能是某件事件。动机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是由刺激物激发而起的心理活动。
“诱因”不一定单独出现,多诱因组合,可能会制造更加强大的观看动机。
“动机”需要基于对目标用户的真实洞察。真实的洞察,才会引发真实的互动
(一)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只要外界环境中存在着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对象,个体活动的动机就可能出现。但是,并非任何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只有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会转化为相应的动机。当需要的强度较弱时,人们只能模糊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种需要叫意向。由于意向不能为人们清晰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推动人们的活动,形成活动的动机。当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能为人们清晰地意识到。这种需要叫愿望。只有当人们具有一定的愿望时,才能形成动机。
(二)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诱因使个体的需要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因此,诱因是引起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正诱因是指能使个体因趋近它而满足需要的刺激物。例如,儿童被同伴群体接纳,可以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在这里,同伴群体的作用就是一种正诱因。负诱因是指能使个体因回避它而满足需要的刺激物。例如,考试对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意味着自尊心的伤害,因此,他们往往采取种种方式来逃避考试,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在这里,考试作用就成了负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