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能力最全面的四大名将:关羽和张飞无一上榜
战国和三国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乱世出名将,其中战国最为有名的当属白起、廉颇、李牧和王翦四大名将,而三国倒是没有这一说法,如果以战功来论,要从三国众多名将中也评选出四大名将,或者说三国能力最全面的四大名将,那么最有资格的是哪几位?关羽和张飞无一上榜。
张辽
张辽投降曹操之初并不显眼,一开始只是个中郎将,爵位也才是关内侯,但是张辽能以降将身份位居五子良将之列,在曹丕登基后官至前将军,成为外姓大将中级别最高之人不是没有原因的,一切都是靠实力和战功说话。
200年白马之战中张辽协助关羽大破袁绍,“数有战功,迁裨将军。”201年单枪匹马劝降昌豨;202年黎阳之战有功升为行中坚将军;206年平定东莱诸县再次升为荡寇将军;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张辽阵斩乌桓单于蹋顿。
209年张辽“督张郃”等人平定陈兰、梅成叛乱,曹操“增邑,假节”,在曹操麾下所有大将中,除了夏侯惇之外张辽可能是第一个假节的(于禁216年是假节钺,此前并无假节记载)。
215年张辽迎来了其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逍遥津之战,此战张辽先以800步卒突袭孙权中军大营,在孙权撤退时又果断出击并差点活捉孙权,此战也是张辽的巅峰之战,战后曹操升其为征东将军;曹丕登基后张辽升为前将军,外姓大将中就属张辽级别最高。
纵观张辽一生,以军功而言,张辽堪称曹操麾下第一人,这也是曹操麾下众多大将中,唯独张辽一人入选武庙七十二将的原因所在。
周瑜和陆逊
虽然东吴四大都督中有周瑜、吕蒙和陆逊三人入选武庙七十二将,但是论战功周瑜和陆逊更胜一筹:一方面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和陆逊指挥的夷陵之战都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另外一方面这两次大战都深刻影响了当时天下大势;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而且周瑜以数万之兵大败曹操二十余万大军,堪称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大战之一。
夷陵之战东吴处于下风,陆逊力挽狂澜击败沙场宿将刘备,使得蜀汉实力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加上石亭之战击败曹休,陆逊的军事才华和战功更在吕蒙之上。
吕蒙偷袭荆州虽然成功,但是关羽留守荆州的兵力不足,东吴举倾国半数兵力而来占据绝对优势,关羽又远在襄樊前线,所以吕蒙袭取荆州之役算不上是赫赫战功。
诸葛亮
或许不少人认为诸葛亮是蜀汉丞相,算不上名将,但是诸葛亮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他的谥号忠武堪称是历代武将的最高谥号;而且三国时期蜀汉有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三人配享武庙,诸葛亮位居十哲地位还在关张之上,三人之中诸葛亮更有资格占据三国四大名将的最后一个名额。
虽然诸葛亮更加擅长的是内政、外交和后勤保障,军略反而不如庞统和法正,但是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一下:夷陵之战后蜀汉国力一落千丈,如果不是诸葛亮反守为攻五次北伐中原,曹魏可能早就攻入蜀境了,没有诸葛亮励精图治和力挽狂澜,蜀汉或许在司马昭三路伐蜀之前就先亡国了。
第一个就是曹操贴身侍卫许褚。曹操本来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能够得到他完全信任的人少之又少,因此能够担任他贴身侍卫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最开始担任这一职位的是典韦,诚然,典韦非常勇猛而且对于曹操忠心耿耿,曹操对他也是非常放心。可惜好景不长,典韦在宛城之战中为了掩护曹操突围战死沙场,典韦壮烈牺牲后许褚就继任成为曹操的护卫。

许褚和典韦一样忠勇,本身力大无比气力惊人,而且还很喜好武艺和别人争强斗胜,因此被曹操称为虎痴。许褚无论是打仗还是对敌都非常勇猛,甚至多次和当世名将对敌,无论是面对吕布、赵云,还是张飞、马超,他都敢于单打独斗,一生之中战绩斐然,堪称三国第一单挑王。

许褚不仅勇猛,而且对于曹操非常忠心,因此曹操素来对其非常信任和重用。曹操去世之后,许褚抱头痛哭甚至悲伤过度而吐血,旁边的人感叹他的忠心,曹丕继任之后仍然重用许褚并且给予他很多赏赐。只不过在曹操亡故后,许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后来也没有太多关于他的消息,许褚的下落和去向也成为一个巨大的谜题。

第二位也是魏国名将乐进。提起来乐进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虽然他也是位列曹魏五子良将,但是无论是实力还是战功似乎都没有出彩之处,因此向来显得比较低调。乐进的武力值确实不是很突出,甚至不如张辽、徐晃和张郃等人,更别提夏侯氏和曹氏几兄弟了,但是他却很有领兵才能,尤其是在镇守合肥期间更是表现出色。

关于乐进的记载并不多,他最后一次出场是在濡须口大战的时候,乐进和东吴名将凌统大战,双方都受到暗箭偷袭,曹操看到乐进中箭于是就让人将其抬回营帐医治。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了乐进的消息,很有可能是伤势太重不治而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五子良将中除了于禁,其余四人全部都是中箭而死。

第三位东吴名将黄盖。作为东吴资历最老功勋最大的将领,黄盖不仅有勇有谋而且忠心耿耿,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之时更是立下了盖世奇功。然而,自从赤壁之战过后黄盖就很少出现在正面战场,无论是周瑜取南郡,还是孙权攻合肥,江东十二虎臣中几乎全都参加,唯独少了黄盖。根据演义中的说法,孙权攻打合肥之时,命令程普、韩当和黄盖镇守各地,没有随行。之后再也没有了黄老将军的身影。

第四个是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名将王平。王平本来是魏国的一个普通士兵,由于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汉中之战过后王平就投靠了刘备,并且得到刘备的赏识。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由于王平的性格小心谨慎,深得诸葛亮的欣赏,尤其是在街亭一役中表现出色,更是被诸葛亮大加重用。

诸葛亮和魏延相继去世后,蜀汉人才凋敝,王平临危受命守卫汉中,坐镇此处数年间安然无恙。后来曹爽率领十万大军伐蜀,王平仅靠三万余人大破魏军,使得曹爽仓皇逃窜无功而返,王平也凭借此一战而闻名天下。然而,自此之后王平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无论是姜维北伐还是后来魏国灭蜀,似乎都没有王平的消息了,关于他的下落和去向也是无从考究,成为三国中的一个巨大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