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麻雀战的经典战例(关于麻雀战的视频)

麻雀战的经典战例(关于麻雀战的视频)

更新时间:2025-01-07 19:47:42

麻雀战的经典战例

经典的麻雀战例之一是1998年的中国麻将世界锦标赛决赛,当时一场激烈的对抗发生在了两位麻将高手之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一位选手以迅猛的速度连胡数只麻将,扭转了比赛的局势,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场战例成为了麻雀界的经典之一,让人们见识到了顶尖选手之间的激烈角逐和无与伦比的技艺。

这场比赛展示了选手间的智慧和技术,也让人们见证了麻将比赛的精彩和刺激。

“麻雀战”,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抗日战争中我国广大地方武装打击日本鬼子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游击战法。“麻雀战”也叫飞行射击战或飞枪战。运用这种战术时,我抗日军民通常编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出没于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街头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实击虚,待机而动,逐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麻雀战” 显示了人民战争的神奇威力,并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麻雀战”主要有3种打法。一是袭击驻止之敌。民兵或游击队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地物、风俗、人情等有利条件,摸清敌人的情况,抓住其活动规律,出其不意地进行偷袭;或者化装混入敌人据点,对敌要害目标或部位给以沉重打击。二是伏击运动之敌。根据敌人的活动规律,民兵或游击队在其行进途中的适当地域,一面或多面设下伏兵;或是采用佯攻一处,引诱其他部队出动增援,采取在路上伏击的办法。三是狙击分散孤立之敌。民兵或游击队高度分散、严密隐蔽,瞅准机会,用冷枪打击离队、掉队或敌据点的步哨、门卫。这种打击方式常常使敌人只听得枪声响,只看到人倒地,却不知子弹是从哪里飞来的,能有效地迟滞敌人前进,扰乱敌人视听,挫伤敌人士气,有力地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麻雀虽小威力大,闹得鬼子难招架。”抗日战争时期,我广大民兵运用“ 麻雀战”,在反敌“扫荡”、制敌“蚕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例。最出名的是我东江民兵在莞太线上打的15公里“麻雀战”。那天,敌人以10倍于我的兵力,沿莞太线向我杨西地区进攻。这个地区的千余名民兵便在敌人进攻的15公里路上布下“麻雀战”战场。民兵们携带土枪土炮、火药铁砂,占领了道路两侧的有利地形。敌人一到,民兵们鸣锣击鼓、广吹号角,满山遍野喊杀声四起。敌人在低处,机枪打不到民兵,民兵则用自制武器打得敌人无法招架。就这样,来“扫荡”之敌走了15公里,挨打了15公里。

彭德怀元帅在《关于作战指导原则》中指出:“麻雀战”主要特点是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对分散……使敌找不到向导,得不到情报,如深入迷雾,而我能从敌间隙转换阵地,寻找有利战机,歼灭敌军弱小部分。

“麻雀战”是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这种战法在抗日战争中显示了独特作用。在未来作战中,“麻雀战”已难以完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但是,“麻雀战”中以非正规作战对付正规作战的战术思想并没有过时,对研究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仍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学术界所研究的非对称作战、非常规作战,其主要思想也是根据敌对双方差异,运用非常规的作战手段,针对敌方弱点,与对手进行“不平衡的较量”,从而获得最大的作战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麻雀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