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说和教育万能论是两种教育理念的不同表现。
白板说是一种教育观念,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输知识。它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批判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白板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学生成为自主、独立的学习者。
而教育万能论则是一种认为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进步的万能良药的观点。它主张通过教育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困、犯罪、社会不公平等。教育万能论相信增加投资、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能够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改变,它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白板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习策略,而教育万能论则更加关注教育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白板说”和“教育万能论”是两种关于人性和教育的不同观点。
1. “白板说”起源于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他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像一张没有任何印迹的白纸或白板。这意味着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的印记。洛克的“白板说”是为了反对天赋观念论,即认为人的某些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观点。
2. 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与洛克有所不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理智的对象天然地已经潜在地存在于理智之中。这意味着人的心灵并不是完全无内容的,而是潜在地有着所有可能的内容。这与洛克的观点形成对比,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完全无内容的。
3. “教育万能论”则是17、18世纪理性主义者的观点,他们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命运。这种观点否定了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性。例如,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