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和作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巴比伦文明)和恒河(古印度文明)并称世界四大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全球华人和炎黄子孙慎终追远、文化认同的精神图腾和文化符号。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对于中华民族是祸福相依的,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较高,淤积严重,在内蒙古、河南、山东等河段多处出现河道高于地面(有些河道高出地面4米以上),形成地上河(悬河)的世界奇观,也造成了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水泛滥,水灾频仍。先秦《山海经·海内经》中的大禹治水就是关于治理黄河水害的神话传说。
古往今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礼赞。唐朝诗仙李白、边塞诗人王之涣、诗佛王维等都留下了关于黄河的千古绝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一直传唱至今,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之作。
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兼具爱国教育、科研实践、娱乐游憩和国际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建立、扶持和监督管理的特定区域。
这一定义是从国家文化公园的设立目的、所具功能和管理职能等三个方面定义国家文化公园的。但对于什么是“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国家公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突出文化价值。我们认为,对于文化价值的认定和评价可以参考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六项标准,同时,国家文化公园所具有的文化资源能代表我国某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范例,具有特殊普遍意义和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