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邹城人。
孟子(约公元前372 ~ 289),名柯,字,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第二个弟子。
相传他是清父的后代,鲁的名门子弟,其父名纪,其母名张。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有《鱼我做我想做的事》《我从陶那里得到的帮助多,但从陶那里得到的帮助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姑对他的看法》等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我自己的国家》也被编入高中语文课本。
政治上,孟子主张先王法治,仁政;理论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和翟墨。他主张仁政,提出“重民于君”的民本思想,游历齐、宋、滕、魏、鲁等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历时二十余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腐而广于物”,却没有实行。
孟子(Mencius、孟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