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材第一层永远是物理过滤。不管小型三合一过滤,相对密闭的滤桶,培菌效果相对好点的上滤,还是大鱼缸标配的底滤,都要先过滤物理残渣。
第二层过滤是生化滤材 。由于生化滤材种类太多,我习惯在第二层放只有培菌功能的细菌屋、陶瓷环或纳米球。体积小的三合一过滤可以放点颗粒更小的石英球,尺寸小的过滤桶可以放陶瓷环跟纳米球,比较大的上滤跟底滤建议三种滤材配合使用。
第三层过滤可以放功能性生化滤材,比如稳定水质的麦饭石,火山石。不推荐石英石,好坏差别太大,性价比不是很高。
第四层是个分水岭。滤桶的结构比较特殊,最好放过滤棉。小型上滤一般只用两层即可,而三层,四层甚至更多层的组合上滤,可以在最下层放过滤棉。下滤第四层通常是水泵的专属空间,也可以放蛋白棉、活性炭这类去味去色的滤材,还可以放加热棒,杀菌灯等养鱼用品。
对于空间更大的鱼缸来说,完全有可能用五个甚至六个滤槽的底滤,这种半定制化的过滤摆放顺序是:物理过滤、生化滤材、功能性滤材+水泵,生化滤材可以根据滤槽数量细分,比如某个滤槽里只放细菌屋,另一个滤槽里只放纳米球。
1、过滤棉:过滤棉是一种最基本的鱼缸过滤器材里,它一般被用来当做物理过滤的东西。可以将食物的残渣以及鱼类的粪便过滤掉。一般这些东西会在滤材的表面,等这种滤材能用来清洗了,就要换新的过滤棉的。
2、生化棉:生化棉的密度比较大,捏起来不会太软,有的颜色是黑色或者是蓝色的。这种过滤器材可以进行物理过滤也可以进行生物过滤,这种滤材可以培养硝化菌,生化棉的功能很多。
3、火山石&珊瑚骨:这两种滤材是最常用来作为功能性滤材的,所谓的功能性滤材是既具备了生化过滤的能力,又具备了调节水质ph的能力。而火山石和珊瑚骨作为最容易入手,且质地温润,调水比较温和,常作为用来做功能性滤材的首选,同时这两者刚好一个偏酸性,一个偏碱性,因此给了一个带感的名字:酸碱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