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典故吗(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典故吗(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

更新时间:2025-02-02 21:21:01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典故吗

回答如下:成语“一毛不拔”的典故源于《史记》中的《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是汉朝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求学时曾在细君门下学习。后来,相如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对待贫苦百姓十分宽厚,常常施舍钱财。但是,他对待家人和朋友却非常吝啬,不愿意施舍一毛钱。因此,人们就用“一毛不拔”来形容这种行为。

出自于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则典故。

有一次,杨子(即杨朱)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理解仁爱的道理,做了一个示范:他拔下自己的一根汗毛,把它放在行走的人们的面前,说:“如果有人能够不因为这根汗毛的轻微瑕疵而放弃它,那么我就跟他走。”于是,很多人都因为这根汗毛的轻微瑕疵而放弃了它,只有一个人没有放弃,于是杨子便跟他走了。

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人们过分追求小利,以至于连一根汗毛都不肯放弃的行为。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非常吝啬、小气、不肯轻易付出的人。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