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著名的历史典故是: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他当时向楚怀王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合齐国抵抗秦国,触碰贵族的利益,遇到了阻碍。加之当时的楚王听信谗言,无奈他被辞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湘、沅流域。在这期间他写下很多不朽诗篇,有《离骚》、《天问》、《九歌》等佳作,独具风格,流传千古。在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他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写下了《怀沙》,抱石投江。传说当时楚国人纷纷来到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有的人在江里投入食物,有饭团、鸡蛋等,为的是将江里鱼虾喂饱,但害怕蛟龙破坏,将饭团用楝树叶包住,用绳子绑住,以此保护屈原的尸体。据说有一位老医师将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药晕蛟龙水兽,来保护屈原尸体。也正因如此,久而久之,就有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风俗,也用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