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避祸:(见《红楼梦》第119回)巧姐,王熙凤和贾琏的女儿。王熙凤死时,其女巧姐已长大成人,与父亲贾琏一起生活。巧姐舅父王仁和 堂兄贾芸趁贾琏外出之机,设计要把她卖给藩王府。
在这危难时刻,曾受过王熙凤 微薄接济的刘姥姥以德报恩,挺身而出救了巧姐,使之免遭“狼舅”、“奸兄”的 拐卖。
正是“势败体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画面上,正 是掩面挟包逃脱虎口的巧姐形象。
这一情节充分暴露了封建大家庭已灭绝的人伦, 而对劳动人民的正义作了赞美。
高鹗 续写的红楼梦中,巧姐被贾环、贾芸和亲舅舅王仁所算计,要卖给外藩王爷做小妾(甚至就是个使唤丫头兼侍妾),后被受过凤姐(巧姐的母亲)恩惠的乡下人刘姥姥所救,和平儿一起躲在刘姥姥的庄子里,直到她亲祖父贾赦遇赦,她父亲贾琏回府后才得以重返家园。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书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