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历史上,八旗与姓氏没有必然关系,爱新觉罗作为一个大家族,其成员分在各旗的都有。
八旗分上三旗与下五旗。顺治皇帝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称为上三旗;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称为下五旗。
所以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入关前,八旗都有爱新觉罗氏皇族。入关之后,从顺治帝以下的皇帝都把自己的皇子分封进下五旗,其目的主要是蚕食下五旗原旗主的佐领,直接影响就是,入关之后分出来的皇族,旗籍都在下五旗。
如雍正帝在当贝勒、雍亲爷的时候,旗籍在镶白旗,继位后回到上三旗。如启功的祖上是弘昼,其分到了正蓝旗,故而启功自己是正蓝旗的宗室。又如宣统帝的父亲载沣一门,实际上是在镶白旗。
八旗与姓氏没有必然关系,爱新觉罗也是个大家族,其成员分在各旗的都有。所以皇帝本人是在镶黄旗,但皇家的亲属就未必了。比如多尔衮就在正白旗,莽古尔泰在正红旗,豪格在正黄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