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史记·楚世家》,意为虽然楚国只剩下了三户人家,但秦国仍然必须要重视楚国的实力。这句话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楚国在历经战乱后,只剩下了三户人家,实力大不如前,但秦国仍然视楚国为强敌,因为楚国地势险要,人杰地灵,有可能再度崛起。因此这句话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意味着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对手,即使他看起来已经很弱小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是成语“三户亡秦”的典故出处。
大意是说: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在秦朝覆灭之际,范增游说项梁时对其说,当初秦灭六国的时候,楚国是最无罪的,楚怀王被诱骗到秦国后再也没有返回,楚南公就说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秦朝时代的名言,表示:“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不是三户人家的意思,也不是几户人家,几个人的意思。“楚虽三户”是指楚国的三个氏族,楚国的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就是楚国的三大氏族屈、景、昭。这句名言是比喻即使弱小,但是团结在一起也能成功,代表有坚定的信念,不畏强暴,奋起推翻秦朝统治,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有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虽然只是一句反抗秦统治的时代名言,但除了代表了一种坚定信念之外,最终又不可思议地和历史发展过程吻合。在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军出武关攻打楚国,斩首了楚国5万人,攻占十六座城,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熊槐赴约,之后秦昭襄王食言把楚怀王扣押,逼迫楚国割地保命,被楚怀王拒绝,之后被秦国一直囚禁到去世。
秦昭襄王扣押楚怀王这个事情直接使得秦楚之间的关系彻底崩坏,在楚怀王被秦国扣押期间,楚国立太子熊横为王,是为楚顷襄王、楚怀王最终忧郁成疾,命丧咸阳,虽遗体被送回楚国,但楚国人非常伤心。在楚怀王客死于秦时,楚国的南公就说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名言,最终无比正确地印证了预言。 事实上,最终把秦朝推翻的也正是项羽,西楚霸王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杀死了秦王子婴,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秦国囚禁楚怀王的做法也被当时的各诸侯国反对,一位堂堂万乘大国的国君,竟然被另外一个秦国阴谋拐骗并且囚禁在异国他乡长达三年之久,楚怀王却始终不失气节,没有辜负国家,最后凄惨死在敌国,也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以至于后来反秦的起义军都喜欢打着楚国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