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置 的古文意思有哪些(置在古文是什么意思)

置 的古文意思有哪些(置在古文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5-02-06 17:06:12

置 的古文意思有哪些

置在古文的主要意思是“放”,如置之不理。

置疑

[ zhì yí ] 

基本解释

(动)怀疑(多用于否定):不容~|无可~。

详细解释

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

有:

1、放弃。

2、放置;安放。

3、放逐。

4、摆设。

5、设置。

6、置办;购买。

7、释放。

8、关押。

本末倒置[ běn mò dào zhì ]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

毋庸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 ]

毋庸:不必。不必怀疑。

出处:王朔《痴人》:“是的,这点毋庸置疑!我相信她本来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置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 ]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不屑置辩[ bù xiè zhì biàn ]

认为不值得分辩。

出处: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鲁迅《孔乙己》

置若罔闻[ zhì ruò wǎng wén ]

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