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结构是LabVIEW中的一种程序结构,在程序执行时可以根据条件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使用条件结构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控制,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打开LabVIEW软件,新建VI文件;
2. 从工具栏中选择“Structures”选项,然后拖放“Case Structure”到VI中;
3. 将需要进行判断的输入信号引入条件选择结构的选择条件输入端口;
4. 在选择条件的下面添加需要执行的代码;
5. 如需添加更多的条件判断,可以直接在选择条件的右边添加Case条件。
总之,条件结构可以很好地完成多个分支的代码控制,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可读性。
一、条件结构的创建方法
方法/步骤1:
首先创建一个LabVIEW VI程序,在程序框图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函数选板中选择<结构>子选板,再选择<条件结构>,然后将其拖至程序框图中即可。
方法/步骤2:
LabVIEW的条件结构是由选择框架、条件选择端口、框架标识符 和 框架切换钮 作成的。
方法/步骤3:
条件选择端口 连接外部条件数据,程序在运行时进行判断条件数据然后再执行相应框架中的程序。
条件选择端口 可连接的条件数据类型有布尔型、数字整型、字符串型等。
注意:在使用条件结构时,控制条件的数据类型必须与框图标识符中的类型一种。
二、条件结构的修改办法
方法/步骤1:
当需要对条件结构进行删除、添加和排序的时候,就可以单击条件边框,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相应的选项进行修改。
三、条件结构边框通道的使用
方法/步骤1:
条件结构的边框通道可以视为公用端口,所有条件结构中的子框图都可以连接其的端口数据,当外部数据连接到选择框架上时,条件结构中的每一个子框架都能从该通道中获取数据。
方法/步骤2:
如果任意一个子框图输出数据的时候,则所有其他的分支也必须有数据从该通道输出,否则边框上的数据通道会是一个中空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