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充、王符和仲长统。
王充(27_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其代表作《论衡》是古代思想史和散文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对当时流行的迷信、虚妄、庸俗、僵化的思想观点和社会风气做了全面的批判,并且显示了不同于流俗的文风。
《论衡》写作力求通俗晓畅,不假雕饰,甚至信笔而为,这种自然浅显的文章风格和追求典雅、艰深的流行文风自有天壤之别。王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
他一生隐居著书,以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该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读来酣畅淋漓。由于辞赋的影响,《潜夫论》几乎通篇排偶,遣词骈俪,相当突出地表现着东汉后期政论散文的骈化趋势,渐启建安盛行的华丽之风。
仲长统(179-220),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其思想和才华集中表现在《昌言》一书中。在《昌言》中,仲长统十分重视研究社会历史经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注重“人事”的作用,否定“天命”、“上帝”对社会历史的主宰作用,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强调“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焉”。
认为“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昏乱迷惑之主,覆国亡家之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