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竹笋是怎样生长的 是播撒种子还是栽秧(竹笋种子种植的正确方法)

竹笋是怎样生长的 是播撒种子还是栽秧(竹笋种子种植的正确方法)

更新时间:2025-02-06 12:36:55

竹笋是怎样生长的 是播撒种子还是栽秧

  竹笋生长方式如下,竹笋种植的时间是每年清明前后,竹苗最好放在长流水中浸养,待长出新根,才栽种为佳。种植时将竹蔸平放,竹杆与地面成45°-60°角,基部芽眼水平朝向两旁,保持根系舒展,回填松土,压实,深度以竹蔸离土面15-20厘米为宜,植后在竹苗顶部竹节内灌水,并盖上草皮土,淋足定根水。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天旱,每2-3天要浇水一次。雨天要做好排水防涝,加强管理,防止人畜摇动,发现病虫应及时防治。  (1)竹笋的形成:竹笋在地下阶段生长慢、时间长,有的竹种还跨越两个年份。从夏末秋初,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开始萌发分化而为笋芽。笋芽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增殖,进一步分化形成节、节隔、笋舞、侧芽和居间分生组织,并逐渐膨大,与竹鞭成20°~50°的角度向外伸长,同时笋尖弯曲向上。  初冬,笋体肥大,笋撑呈黄色,被有绒毛,称为冬笋。从浅鞭长出的冬笋,有的在冬季开始破土露尖,可以挖掘食用。冬季低温时期,竹笋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季来临,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  春笋的笋释为紫褐色,有黑色斑点,满生粗毛,状似猫头,所以毛竹又叫猫头竹。中、小型散生竹的笋芽萌动分化较迟,一般都在秋后冬初或来年初春,所以竹笋在土中生长时期较短。早竹笋比毛竹笋出土早,哺鸡竹竹笋的出土约与毛竹笋同时。这些竹种在冬季或早春已具有竹笋雏形。至于比毛竹笋出土晚的竹种,如刚竹、淡竹、晚竹等,大部分竹笋是在当年春季发育起来的。  (2)影响发笋的因素:竹林发笋因竹种、气候、土壤和经营管理的不同而有差别。毛竹笋体大、发笋量小,即在大年每1,000m2也不过500~600株。中、小型散生竹,如刚竹、淡竹、水竹、桂竹、哺鸡竹等的笋较小,年发笋量差别不大,每1,000m2可达1,000株以上。  在孕笋期间,遇上久晴不雨的干旱气候,会影响笋芽的分化形成,从而影响来年或当年的出笋量。例如江苏宜兴地区,1967年的降水量是10年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6~10月孕笋期间的总降水量只有263.5mm,为近10年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42%,使得1968年为大年的毛竹林的发笋量显著下降,造成大幅度的减产。在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高、郁闭度大的材用竹林,一般出笋数量不多,退笋率也相当低。但笋体粗大健壮,长势很旺,成竹质量高。土壤肥厚湿润,郁闭度小的笋用竹林,采取钩梢、挖笋、松土、施肥等措施,竹笋产量高,笋体也大。至于瘠薄土壤上的稀疏竹林,出笋数量多,但细小孱弱,退笋率高。不论是哪一种竹种竹林,在强度砍伐或挖断竹鞭后,都会出现大量的弱小竹笋,大部分败退死亡,小部分长成细小竹子。很显然,竹子生长的顶端优势很强,控制着整个植物体的生长调节和养分分配。而钩梢、伐竹、挖笋、挖竹、断鞭都足以破坏这种优势,使之失去控制作用,而使处于休眠状态而具有分生能力的侧芽得以萌动起来,大量发笋。至于退笋的多少,成竹的大小,则取决于竹林地上和地下系统内养分水平的高低。  (3)竹笋出土期:散生竹的竹笋出土因竹种不同而有早退。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早竹最早,3月上、中旬即有竹笋出上;毛竹、哺鸡竹次之,3月中、下旬竹笋露头;淡竹笋、刚竹笋又次之,在4月中下旬;晚竹笋最晚,迟到5月底6月初。竹笋出土有一定的持续时期。毛竹出笋的时间较长,一般为20~30天;中、小型散生竹的出笋时间较短,只15~20天。按竹笋出土的数量和质量,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