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关于刘禅的评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在不少人看来,阿斗为人不思进取,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不过,纵观三国历史,特别是对比古代历史上的皇帝,刘禅依然有不少可取之处。一方面,就刘禅的历史功绩来说,主要体现在守住蜀汉长达数十年,维护了蜀汉的稳定。
2 具体来说,在三国的君主中,刘禅的能力虽然无法和曹操、孙权以及自己的父亲刘备相提并论,但是,刘禅也不是一位昏庸的君主,至少在在位的大部分时期,刘禅的行为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刘备与诸葛亮等大臣关系一直都非常和睦。即便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也即自己皇帝的权力受到了削弱。但是,刘禅却对诸葛亮没有猜忌之心,更没有加害之举。在古代历史上,皇帝和权臣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紧张,可以和睦相处的可谓寥寥无几。
3 正是因为君臣之间的和睦关系,促使蜀汉拥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内部环境,这也是蜀汉可以和曹魏、东吴抗衡的重要原因。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总体比上是一个仁慈大度的君主。对此,根据《三国志》的史料的记载,诸葛亮曾经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而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逐渐掌握蜀汉的大权之后,依然没有滥用皇帝的权力,相对于历史上的昏君和暴君,刘禅保持着足够的克制。针对诸葛亮留下的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贤才,刘禅均给予重用。
4 最后,因为刘禅对于贤臣的重用,促使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依然稳定团结,也即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又坚持了三十年左右。由此,在笔者看来,确保蜀汉的长存,无疑是刘禅的历史功绩,也是刘禅值得给予较高评价的地方。另一方面,对于刘禅向邓艾投降,虽然充满争议,不过,客观来说,刘禅此举促进了三国大一统进程,也即减轻了战争对于蜀汉的破坏,这也可以说是刘禅的历史功绩。总的来说,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刘禅虽然有宠幸宦官黄皓等昏庸的举动,但是,总体上来看,刘禅是一个明辨是非、仁厚大度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