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以维持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二)巧设疑难。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如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先做一些调研,然后做一些研究计划。上课的时候可以先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历史,把学生们带入到故事中,同时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