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
因为端午节这天,56个民族吃粽子、挂艾叶、系花绳基本相同。除此而外,千姿百态,活动花样繁多,各有千秋:
苗族的赛龙舟、彝族的采药卖药、水族的赛马、布依族的打格螺、毛南族的置娄防病、土族的射箭比赛、瑶族的洗浴、藏族的采花、朝鲜族的运动会、达斡尔族的集资买猪祭大庙、仫佬族的赶虫保苗等多姿多彩的民族习俗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活跃了民间生活,丰富了民间文化特色,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56个民族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的食物不尽相同,但粽子是最为普遍的食品。
1. 由于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而屈原是一个爱国人士,端午食品之所以以“粽子”居首,是因为粽子体现了舌尖上的文化,更是内涵了爱国主义的精髓。
2. 粽子食材多样,有糯米、肉类、豆类、鸭蛋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粽子多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南方以甜粽子居多,而北方则以咸肉粽子为主。
3. 特别是闽南地区,有很多特色小吃和饮品都属于端午节美食,如“平鱼”、“碳烤鱼”、“虫草花茶”等,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