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2]周姓原来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秦灭六国以及秦末战乱,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之时,周姓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唐末五代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2]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开始移居海外。[6]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1、“黄帝”姬轩辕的后代,帝喾的儿子,后稷,姬姓,名弃。商朝后期,戎、狄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周人无法安居,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周太王的曾孙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东周,东周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姬延被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此为周氏正宗。
2、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周平王有一个儿子叫姬烈,受封汝坟侯。到了他十九世孙姬邕时,秦昭襄王灭了周王朝,从此姬姓失去侯位,其后代子孙遂以故朝名称为氏,称周氏。
3、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
4、黄帝姬轩辕执政时期,有一位大将叫周昌;至商朝时,又有一名太史叫周任,这两人都出自姬姓,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以先祖名字中的“周”为氏,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