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孩子总是倾尽全力的去付出与疼爱,而对于父母的关爱却少了很多,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疼爱父母,还是父母不愿向我们表达这种需求,导致我们也不知如何去表达我们的爱。
所以,首先我们要学着向孩子表达出这种需求,我们也是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疼爱的,我们也不是时时刻刻都是那么强大的。有时也没有必要伪装自己那么强大,需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也有脆弱的一面,我们需要他们的关心与疼爱。
第二,我们要以身作则,孝顺父母,疼爱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我们不去疼爱自己的父母,孩子长大以后肯定会说,我们自己以前就是这么对待自己的父母的,那我现在也会这样对待你。不要以为孩子不懂,或等孩子懂了再去做。孩子是很强的观察者,很细致入微的事情,他都可以理解得很透彻。
第三,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孩子在这个家庭中不仅可以享受家里的权利,还要对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当孩子自己表现出要帮我们做家务和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以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为理由,而拒绝孩子的帮助。久而久之,孩子以为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对父母自然少了关心和疼爱。孩子是这个家庭中重要重要的成员之一,帮助父母,疼爱父母也是他价值感的体现。
第四,可以平常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孩子知道,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每一份收获都要有一份辛劳的付出。孩子自然会体会父母的辛苦,会主动去疼爱体贴父母。
第五,在收到孩子的关心时,要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让孩子知道这是自己喜欢的方式,孩子就会去加强,去行动。
爱是相互的,两颗心只有相互贴近,才能感受到彼此的温度。在希望孩子能够更疼爱自己时,我们要无私的去爱孩子,而不是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控制孩子。
相信,爱在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中自然会生根发芽。
让孩子懂得心疼父母并不难,父母可以有意识的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断为孩子灌输“孝顺、感恩”的思想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想要孩子懂得孝顺父母,那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先要孝顺心疼自己的父母。比如:如果你经常去看望父母,孝顺父母的话,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懂得去孝顺你,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孝。
同时可以经常给他讲一些关于孝顺老人的故事和一些不孝顺的故事:
故事一、《二十四孝》戏彩娱亲: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常身穿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故事二、《厚妻薄母》恩平县有个人叫伦芬,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成人,后来,伦芬到佛山做小生意发了,买了房子,娶了老婆。他一直拼命赚钱,生怕饿着老婆,冻着儿子,却从没想到老母一人在家辛苦过日子。有朋友劝他:“你疼爱老婆孩子,可说是无微不至,但你老母亲一人在家,不知过得如何,你能放得下心吗?”伦芬竟然回答说:“我母亲虽老,身体还好。家中有两亩田,她可以自耕自食。老年人不用吃多少,穿多少,用不着我照顾。”朋友后来在背后感慨叹息说:“父母是树根树干,妻儿是树枝树叶。不顾老母只顾老婆儿子,就如坏了树根,还妄想开花结果呢!”果然,伦芬的老婆很早就死去了。他的两个儿子既无出息也不孝顺。到他年老的时候,以致冻饿而死。
通过这样的故事让他们去比较谁做的更好, 慢慢地孩子就会明白孝顺是一种美德。并教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并且要把这些落实到孩子的实际行动中去。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明白孝顺心疼父母的概念。
第二、懂感恩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和人之常情。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心疼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常怀感恩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感恩教育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去教导,如果父母只知道默默无闻的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不溺爱
孩子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心头肉,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但家长需要温柔的爱孩子,不能过度地溺爱他们,否则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溺爱会让孩子变的蛮横无理、自私霸道。试问这样的孩子会懂得心疼父母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孩子只会在意自己吃好、用好、玩好,哪管父母的艰辛,哪里知道心疼自己父母,他们只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红楼梦》里有个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薛蟠不学好,自然与他的寡母王氏溺爱、放纵有关。薛蟠幼年丧父,王氏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才使他后来变成败家子。
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心疼父母,如何想要孩子来心疼自己呢?所以,先要孝顺自己父母,多关心父母如: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等等,经常陪父母散步,帮父母做家务,天冷了给父母添加衣服,吃饭了让父母先动筷子好吃的留给父母,不溺爱孩子等等。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教导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变的善解人意懂得心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