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叫做“鲁班”的木匠,他的手艺非常高超。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富有的人想要建造一座高楼,于是他便前去应聘。面试时,鲁班被要求搭建一座高台,但是他没有用任何的工具,只是用手捏着木头来搭建。最终,他成功地建造了高台,得到了这个富有的人的赞扬和工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技能,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据《全唐文.卷五五七.韩愈》引)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於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於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1>大府,受约束於下执事2>,及其无事且还,倘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注解〕(1)躬诣:亲自到那里。诣,音|ˋ,至。(2)执事:供使唤差遣的人。
◣如愿以偿是谁的典故 如愿以偿典故解析◥
「如愿以偿」是指心愿得以实现。在比较早的文献中,如唐代韩愈〈新修滕王阁记〉说到:自己早想亲自前去滕王阁观赏,但是几次机会都擦身而过。滕王阁位於今江西省新建县城西章江门上的一座阁楼,为唐高祖子滕王元婴当洪州刺史时所建,落成之日,适被封为滕王,因以名阁。在韩愈心目中,那是江南第一美景,所以韩愈文章一开头就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冬,韩愈担任袁州刺史。袁州为南昌属邑,本来想这下子应该有机会「寄目偿所愿」。哪里知道,为人属下,事情一忙,机会仍然错失。这里的「寄目偿所愿」就含有「如愿以偿」的意思。後来「如愿以偿」这句成语可能就是由此演变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