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盘,1977年在陕西扶风县庄白家一号青铜器窖藏出土,为西周恭王时代(前10世纪)礼器,上有铭文18行284字。文中追怀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世先王及时王(即恭王)的丰功伟绩,并附叙史墙家史。自穆王开始,西周中期的金文已有不少变化,墙盘铭文就显示了与早期金文不同的特征。从线条上看,由粗细不一趋向匀净单一。不仅一字之中,而且全篇之内,笔画基本上是一般粗细的,肥笔和波磔在墙盘中消失了。从结构上看,已由诡奇多变趋向平稳端正。对于早期金文多取欹侧之势的字,墙盘尽量以持平之态正之。结体除了保持重心平稳之外,还力求在外部造形上呈现明显的平正感。由此可以看出平稳化、端正化是铭文作者明确的造形意识,并非偶然为之的。从整体气势看,墙盘已由雄奇变为秀美,由犷野变为圆熟,由凝重变为便捷。匀净的线条,圆转的用笔,平正的结体,整齐的布局,使得全篇的节奏不再凌厉跌宕、郁拔纵横,而是不激不迫、平和简静。这种取势是委婉安稳的。墙盘的这些特征,表明了金文作者在书写过程中人工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人工调整的强化,从内到外,涉及金文的各个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彻底,达到了纯熟精深的境界。这不仅使墙盘铭文具有了新的面貌,而且呈现了安详闲适的特有韵律。这种新的节奏是在意象的表达上实现了自我约束之后产生的。墙盘中反映出来的金文创造中艺术技巧与情趣表达上的主观调整的强化,虽然不免影响金文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但这是它日益成熟的标志,是为艺术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