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守敬参与制定的《授时历》除了在天文数据上的进步之外,在计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
2、郭守敬在创造的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中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
3、郭守敬运用他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制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他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最佳的。其中较为知名的即为四海测验。
郭守敬又称郭况,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他的主要科学贡献包括:
1. 编制《大明历》,该历法包括了闰年、平闰二月、朔日及朔前一日等方面的计算方法,成为明朝使用最久远的历法。
2. 观测、测量到了明朝后期最后一次出现的日食和月食,并提出了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
3. 在测量西安的科技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利用了红线测量法,精确测算了西安至洛阳的直线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地理学的水平。
4. 对恒星、行星、彗星等天体的运动规律做出了贡献,提出了“定胜天”的学说,认为地球处于天空中心,月、太阳、五星绕之运动。
这些贡献使郭守敬成为了中国天文学、历法学、地理学等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对后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