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西游记》是文学创作,真正的唐僧西天取经是讲正玄奘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628年来到印度。他在这个佛教的发祥地度过了15个春秋,足迹遍及整个印度。他向佛学大师研习佛经,游历十多个国家,参观佛教圣地,身体力行。
631年,他进入中部印度,沿恒河寻访佛学大师,瞻仰圣迹。他在印度佛学中心的那烂陀寺定居下来。他用了5年时间潜心钻研佛教经典,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638年,玄奘继续到印度各地游学,转了一大圈。最后,他又回到那烂陀寺,担任寺里的讲师。他融会贯通大乘和小乘佛教的思想,成了全印度公认的最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643年,41岁的玄奘带上在印度收集的657部佛经,启程回国。一路上,他受到西域各国的热烈欢迎。646年,他回到长安,同样也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
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的确代表东土大唐前往印度求取真经,但他的身边并没有三个法力高强的护法高徒,所经历的险阻均是一个人面对的。
实际上,《西游记》虽然借鉴了玄奘西行的历史,但书中描述的唐僧已经与原型大为迥异,很多都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玄奘的确在路上收了一些徒弟,但他们却没有悟空、八戒、悟净的通天本事。至于“女儿国”之类的香艳奇遇,更是无稽之谈。玄奘的西行之路,没有旖旎的爱情,没有斗战的激情,只有万里黄沙和孤寂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