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尖子生,注意下面几方面:
第一方面:家庭。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首先,家庭氛围很重要。我所接触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优秀学生他们的家庭氛围都是比较和谐的。每天孩子回到家,家长会问问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和孩子谈谈心,吃完饭,孩子写作业,父母会在一旁陪着孩子看看书,营造出一种学习的氛围,让孩子也安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最忌讳的是孩子写作业时父母一旁玩手机,虽然把手机的音量调小了,或者戴着耳机,但给孩子一个非常不好的感觉,我在学习,你们在玩,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的心理都会受到影响,没法专心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另外,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一个整天乱糟糟的,声音嘈杂的家庭,你的孩子怎么会能学习好呢?言传身教,孩子的小时候正是学事的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景响。其次,父母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把这都推给老师,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所有的尖子生都离不开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晚上和周末两天的时间都需要父母监督孩子,培养他们的好的学习习惯。再次,父母要从思想上教育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都还小,思想上不成熟,处理问题考虑不全面,这都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开导和教育。多赏识孩子,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少暴力也是父母平时需要做的。
第二方面:老师。孩子白天都在学校度过,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的学生大多处于叛逆期,老师要多关注他们,注意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提前发现问题。老师在备课时要分层备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上都有所收获,不能让尖子生吃不饱。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机会,帮他们树立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注重学法的指导,尖子生的学习方法还有问题吗?答案是”有的“他们毕竟是孩子,不能完全放手,有的问题还不少,在培尖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立即进行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当年中考考到省重点的时候是全校第4名,第1名只比我高三分。
但是其实我认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未必相同,但是,有共通的地方。
先说一说,我个人觉得我自己比较另类的特点。
数理化我是从来不记笔记的,因为我认为理科的东西,重在个人理解。理解之后就刻在心里了,笔记记一大堆,没理解也是白记。
我也从来不记录和整理错题,要说我记忆力超群,好像也不是。不过对错题,我都会单独复习理解,只是不记录和整理,这可能也是我没考第一的原因吧。
考前从不复习,中考前两个月我就开始看小说了,只偶尔翻翻课本,做做卷子。我信奉的是不考不玩,小考小玩,大考大玩。因为平时如果不学,考前再紧张再复习也是没用的。
后来的结果发现,这样的做法反倒帮了我,让我的心态得到了很好的放松,越是考试,越是重要的考试,我发挥的就越好。
要想学习好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自己明白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想努力学习。
我那时是因为初来乍到,当时班级里很多同学小学就是在一起的,互相都很熟悉,我就比较孤单。所以刚开始我学习的动力,就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只是后来养成了习惯而已。
初中很早的时候,我就每天只睡6个小时了,非常的刻苦努力,我觉得我最后的成绩是对得起我自己的。
只要这个学生愿意努力,他就会在前进的路上,不断的拼搏,试错,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否则的话,虽然好学生有100种好方法,有100个好习惯,但当这个学生动力不足的时候,这些好方法使用不起来,好习惯也培养不出来,最后还是空话。
如果想让这个学生学习好,帮他找到这个能让他拼命学习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