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条,场地池塘的建设;
1,沟渠能正常保水的粘性土地质;
2,交通比较方便,并且尽量要尽量远离村庄和城区,噪音是非常大的。另外还要通风安静最好
有了这些条件后,那么我们就要开始上基本的设施设备了
养蛙吃,养殖辅助用房,排灌水利设施,方天地设施,孵化池和食台一样也不能少,这些东西有专业的设备厂家可以联系一下
第二,种蛙
在基础设施配齐了以后,那么我们就要开始选择种蛙了;一般情况下,黑斑蛙在孵化期间水温要保持在20--25度之间,因为水温突然升降5度以上,都会导致蛙的应激反应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孵化两天后,蛙卵能适当的摇动,3--5天孵化成小蝌蚪
第三,蝌蚪饲养
蝌蚪孵化后,在原孵化池种培育,每亩米水面放羊600--800尾。一般前三四天会不吃食,主要是以卵黄囊供给营养,第四天卵黄浪小时候开始人工投入饵料
第四,幼蛙饲养
黑斑蛙幼蛙每平米约100--130只,在水面上设饵料台,引导幼蛙上台采食休息,先用鲜活饵料饲养1到2天,以后再逐步加大比例,最后过度到完全人工饵料
第五,成蛙的饲养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需要加入动物性私聊,饲养一个月后重量在2两,每平米30只,2个月后,每平米15只,再经短期饲养,就成了商品蛙
一些常见的病害防治
1,腹水,行动迟缓,厌食,腹部冲水硼大,病灶明显,这种情况下,投喂饵料拌入多维以提升免疫力,阿莫西林+氟哌酸内服有一定效果,但要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另外需要降低养殖密度
2,歪头病,行动异常,头歪向一侧,在水中打转,失去平衡感;目前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提高免疫力,拌料投放多维,三黄粉等提升蛙体免疫力,并且定时对水体进行消毒
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近年来因过度捕食导致野生黑斑蛙的数量直线下降,加之滥施农药其种群状况十分堪忧,同时野生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也极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人工养殖黑斑蛙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黑斑蛙高效养殖技术吧!
生长习性
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几只或几十只栖息在一起,在繁殖季节,成群聚集在稻田、池塘的静水中抱对、产卵。白天常躲藏在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的杂草、水草中,黄昏后、夜间出来活动、捕食。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耐裂的砂质土壤中,深约10~17厘米,在东北寒冷地区黑斑蛙可钻入沙土中120~170厘米以下,次年3月中旬出蛰。
摄食习性
1、蝌蚪期:黑斑蛙蝌蚪期为杂食性,植物性、动物性食物都能摄食。蝌蚪孵出后主要靠吸收卵黄囊营养维持生命,3~4天后开始摄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浮游生物等食物。
2、变态后:黑斑蛙蝌蚪变态成幼蛙后食物以节肢动物昆虫纲最多,如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还吞食少量螺类、虾类及鲤科、鳅科小鱼等。
苗种放养
1、种蛙选择:黑斑蛙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黑斑蛙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黑斑蛙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黑斑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蝌蚪饲养
1、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3、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4、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5、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