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灯具>

各种灯具的图片及区别(灯具的种类及图片大全)

各种灯具的图片及区别(灯具的种类及图片大全)

更新时间:2021-12-14 01:56:50

我的老家是北上广曹的曹县楼庄村,西边、南边属兰考县,东南边紧邻民权县,是60后人,对曾经使用过的几种灯还念念不忘,这些灯都成老古董了。

煤油灯

照明用自制煤油灯:找一个小药瓶(或墨水瓶),在瓶盖中间打个有筷子一半粗的孔,用薄铁皮卷成约1寸长的筒(也可用地排车内胎气门桩),插入瓶盖的孔中,灯芯(用棉花搓成)插入铁筒中,买洋油(煤油)倒入瓶,即可点燃灯芯照明。

这种灯,过段时间需把灯芯顶部烧焦的灯芯扒拉掉,否则影响亮度。为了增加照明效果,需把灯放在适当高点的位置。

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农村初中是要上晚自习的,因为没有电,学生上晚自习都是自制的小煤油灯。我也自制过小煤油灯:找个用完的墨水瓶子,再在家里用铁片卷一个中间空的管子,再剪一个和瓶子口差不多的圆铁片,中间凿一个孔,把空铁片管子插进圆铁片(固定管子),在铁管子里插一节可以吸油的棉灯芯,瓶子里倒上煤油,就是一个简易的煤油灯。这种煤油灯不仅光线弱,损害眼睛,而且烟味很大,熏眼睛。但那时候就是这种条件,孩子们学习依然非常用功。谚语“灯不明只用一拨,人不明只用一说”。只要灯不怎么明亮了,冒起了黑烟,把煤油灯上那个燃烧的红点或黑点拨去,一时煤油灯就不冒黑烟了,燃出青蓝色的火焰。那个年代,形容学习刻苦用的最多一个成语是“挑灯夜战”。为什么叫挑灯而不叫拨灯呢?挑与拨是有本质差别的。拨灯是将烧焦的灯捻残余拨掉,让灯捻充分顺畅地供油燃烧;而挑灯是用针尖刺住灯捻,用力轻轻地往上挑,让灯捻慢慢地从灯芯里露出,露出的灯捻越多,灯燃烧的火苗就越大、越亮。但这样也很容易造成冒黑烟,烧焦灯捻,所以煤油灯的灯捻也是适可而止,长短有度,日常状态就是最好状态。两三节课的晚自习,教室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和油烟,昏黄的灯光里看去就像是放了烟幕弹,时间稍长眼睛被熏得酸涩肿胀、嗓子冒烟。第二天早上,擤鼻涕都是黑的。

马灯

上图是五六七十年代,农村仓库和饲养员常用的灯具,叫“马灯”。之所以叫“马灯”,是因为马灯是清末民初从美国传入我国的。马灯是美国西部马仔放置在马鞍侧面的,所以称作马灯。因为可以提着,所以我们也叫提灯。我爷爷是生产队饲养员,夜里也要喂牲口,小时候我常帮着提灯。

马灯是上世纪中国农村普遍使用一种照明工具,它以煤油为灯油,再配一根棉线做的灯芯,因为在室外使用,为防止被风吹灭,所以外面罩上玻璃罩子。在灯芯的下面,安装了一个可以调节灯芯大小,灯光明暗的机关,可以调节灯的亮度。生产队夜里赶马车时常挂着马灯。

罩子灯

带玻璃罩子的煤油灯,性质和自制煤油灯一样,只是有专门制作的厂家。

它的下面是一个高度适中的灯台,灯台的作用一是做灯台,二是盛煤油。使用棉绳灯芯,其灯头通常以铜制成,而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筒则用玻璃制成。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齿轮。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头有螺丝绞与灯座相配合,故可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而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火柴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筒,便完成点灯的动作。这个煤油灯与马灯一样,也有一个调节灯芯大小的装置,正方向拧一下灯芯就大,光线就强,灯就亮,反方向拧一下,灯芯就小,灯光就暗。除此以外,它还有一个和马灯差不多的玻璃灯罩,只是玻璃灯罩上面开着,烧不完的烟从灯罩上面冒出,避免熏人的脸和眼睛,也防止被风吹灭。

一般家庭用不起,孩子上学也用不起,只有老师备课批作业才可以用。在我的记忆中,教我的几位老师尽管都是民师,每月只十几元工资,常常熬到夜里两三点备课、改作业、刻蜡纸等。八十年代末我在乡下当老师,学校没有电,我常常在罩子灯下备课、改作业、阅读和创作。连续两年全县统考所教科目都获全县第一名,评为县优秀教师,而且我还发表几十篇文章,其中核心刊物《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国教育报》等都有我的文章。那两年我教的学生后来有考取人大、清华的。

汽灯

汽灯在外形上和马灯有些相似,但二者的工作原理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构造上也有一些差别。首先汽灯在装上煤油以后,还需要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煤油能从油壶上方的灯嘴处喷出;其次,汽灯没有灯芯,它的灯头就是套在灯嘴上的一个蓖麻纤维或石棉做的纱罩,旧工艺使用硝酸钍溶液浸泡;再就是汽灯的上部还有一个像草帽檐一样的遮光罩。由于纱罩经过硝酸钍溶液浸泡工艺制成,所以当纱罩遇到高温后会发出耀眼的白光,一盏汽灯可以把周围十几米的范围都照得通明。不过,有时汽灯点的时间太长了,半路上还需要再打点气。汽灯平时似乎用的不是太多,主要是遇到一些大场面或隆重的场合才会使用。六、七十年代,通常是夜里大队召开全村群众大会的时候,会场上高高悬挂着明亮无比的汽灯;另外,在过年的时候,村里搭台子唱戏,舞台上的灯光就是用的汽灯。

在初三上学期时,我所在年级在全公社联考中考了第一名,为此公社奖励学校汽灯一盏,煤油50斤。初三下学期,我们全年级全班70多人都是在汽灯下上自习的。我那高度近视的民师陈二哥一人教我们四门课,都是全公社第一,他上课常表扬我们几个:杨献民(现人大教授)、赵清社(曹县三桐功勋教师)等,因为我们常考满分。

电石灯

是指乙炔灯,一般称“嘎斯”灯。电石灯是一个简易乙炔发生器,“嘎斯”石就是碳化钙(CaC2)“嘎斯”石与水反应生成“嘎斯”(gas),就是乙炔气(C2H2)。乙炔气点燃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亮光,可照明。

我的一个刘姓同学的父亲是供销社电焊工,曾给他做过一个电石灯。白铁卷两个20公分左右、直径10公分左右的铁筒,一个里筒,在底部焊上一个平底,而且这个底还要比筒大出3、4毫米,可以用脚踩住,往下拔另一个筒,当然就外筒。外筒有盖,盖中间有个8毫米左右的孔,孔外焊接上一根铁管或铜管,这根管20公分处弯一个90度的弯儿,头上砸扁后留两个眼,乙炔气体就从这两个眼里喷出时用明火点燃。当然还有一个灯罩,以防火苗被风吹灭。使用时:把大块电石砸成两、三公分的块放进里筒套上外筒。把电石灯放进水桶并用斜木块塞紧固定住,把水捧进水桶。水从里、外筒之间的缝隙进入里筒内,电石遇水释放气体,然后点燃。刘同学的电石灯在学校使用不到一周便不再用了,一来不安全,二来供销社主任批评了他爸不能将公家东西私用。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这一切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也快退休了。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古老而又不失现代的煤油灯等渐渐的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当初被视为奢侈品的蜡烛也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烛光晚宴上的烛光与之有着质的不同,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情调,家里的应急照明用具也多是现代化。我常常想,如果现在彻底没有了电,我们该怎么生活?又如何工作?会回到过去的时光重复过去吗?我想象不出也解答不了,只有感谢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灯时刻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心里更亮堂!

(注:图片来自网络,参阅文友提供资料,不一一署名,一并致谢!)

作者:孙智敏,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曹县政协常委,曹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菏泽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国内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发表各类教育教学等文章2000余篇,参与著书80多本,发表试题200余份(套)。培养出曹县多名北大清华学子,桃李满天下!沧桑刻在脸上,骄傲也刻在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