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洁具>

清远华美洁具图片(清远比较好的卫浴)

清远华美洁具图片(清远比较好的卫浴)

更新时间:2022-02-02 05:57:59

说到清新区,很多清远人第一反应就是“哦,你说‘黄坑’啊?”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黄坑』变成了清新区的代名词呢?

今天,清报君就带你探寻这一段古。

在很多清远市民的印象中,黄坑是一个山旮旯地方。回想90年代,从清城到黄坑,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非“三脚鸡”(三轮摩托车)莫属。

黄坑老照片中的三轮摩托车

当年,公交并不普及,107国道从黄坑穿过,北上的长途客车和大货车来往不绝。拦一台清远汽车站的长途客车,坐个短程去黄坑或是到珠坑、龙颈也是可以的。

松冈路的清远汽车站

而在107旁边的黄坑小学(红红的铁皮大门),即现在的太和中心小学,每当放学都由老师拉红绳拦住过往车辆,让小学生们安全过马路。

校门旁边曾有一条浅浅的小溪,能够用手捞到鱼仔……这都是小编记忆里的模糊画面了。

黄坑”的出现

首先讲讲黄坑历史:清代文献和地图并没有“黄坑”这村落,只有洛村、新围、芋头冈、八片、廖屋等。

1880光绪六年清远图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黄坑才出现在清远的辖区里,这与“土地改革”运动密不可分。

1951年4月,第一阶段的“土改”运动开始,即清匪反霸、退租退押。清远县委领导1300多名干部和工作队员开展。7月,清远把10个区划分成20个区,共301个乡。

其中,清城镇下辖:田龙、清郊、黄坑、乐园、周田。这里,“黄坑”第一次出现,以乡为单位。原来老一辈的黄坑村民也曾是清城人啊。

黄坑成为清新的代名词

1988年1月,清远建市。1992年,清郊区撤销,设立清新县。黄坑是太和镇辖区三分之一(另有乐园和周田村),因黄坑离市区最近,地理优势明显,随之选为县政府驻地。

90年代清新县太和镇黄坑街道

此后,清新县城建设主要集中在原黄坑行政村范围,在近几年才逐渐向乐园、周田、迳口开发。可以说,清新县城是在黄坑拔地而建的。

2000年前后的清新

一直到了2002年,回澜镇撤销,部分村合并到太和镇。太和随之变成一个大镇。由于黄坑村的城市建设在十年间得到了发展,人口增加、经济发展,黄坑也划出了明霞、建设、向群等社区。

清新区城区

所以,黄坑理所当然成为了清新县城的代名词,伴随着清新的发展。

“黄坑”名字的由来

对于“黄坑”一名,小编暂未发现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只能根据资料推敲出来:

1

字面意思

字典上,“黄”指黄色、土色,《易经》指中央位置。“坑”则指地面上凹下去的地方。从历史地图上看,黄坑处于芋头冈、八片、桐油等山岭之间,是低平地势。

清新黄坑位于诸山之麓

综合而言,黄坑是位于芋头冈、八片、桐油等山岭之中央,土质偏黄、地势平凹的地方。看着图片,大家是不是也有黄坑离山岭很近、就在山边或山脚下的感觉呢?

2

与太和洞有关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在清代咸丰四年建“桃源仙馆”之前,太和洞只是一处较为幽深的山谷,当地人俗称太和坑,而这座大山则称为“太(大)和坑山”。

1880光绪六年清远图

因为“和坑”、“黄坑”的粤语、客家话、乃至现在的普通话发音也是相当接近,有可能因此演变。

3

乡村名字的沿用

清新有另一“黄坑”村,在龙颈镇,即现在的龙东村委会,在1983年-1987年也叫黄坑村。但暂不能说明有相关。

4

民间传说里的同名医生

△网络图片

有一种民间说法,以前黄坑一带有一个很有名的医生叫“黄坑”,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深得本地人敬重,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就把这个地区称为“黄坑”。

但是这种说法没有书目记载,此名医生的身份也难以查明,所以可信度不太高。

看一看那些年我们记忆中的黄坑

你一定记得进入黄坑必定会看到的大花坛和清新城雕

以前去明霞影院看电影,学生还有暑期优惠,一场貌似2毛钱。现在这里变成清新会议中心了。

90年代的清新县第一中学,当年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哥们还在清新吗?

从最初的工业品市场、金海马家私,到现在天天乐百货、世纪华联。这里有你的回忆吗?

一直坚守黄坑的广发行。很长一段时间里,清远其他县区都没有广发行。

当年的清新县政府变成了现在的区政府。不过第一张图片里的并不是最早的清新县政府大楼,最早的位于政府大门左侧有琉璃瓦的3号楼。

看完区政府,接着看镇政府。1997年建的太和镇政府位于明霞路的太和镇政府大院,此前,太和镇政府在清和大道71号办公。

望着眼前的清新府前路,是不是有种穿越的感觉呢?

松德丰华美洁具等都算是元老企业了,当年的太和工业开发区有不少台资港资企业。

你和“黄坑”之间

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故事呢?

留言告诉清报君吧

图文来源:@翰林编修新浪微博、网络综合

本文已获原文作者授权

编辑:单无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