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洁具>

洁具发展史(洁具的历史)

洁具发展史(洁具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2-02-02 19:04:17

来源: 吴昊说瓷

在中国陶瓷史学研究中,许多学者限于清或止于民国,很少对新中国这段陶瓷发展历史过程进行研究。由于对新中国陶瓷缺乏必要的系统研究,当前我们很多人对中国陶瓷知识的了解仅限于古代,最多到近代民国时期。他们张口闭口,谈的是中国古代陶瓷辉煌,民国的文人瓷画、“珠山八友"“秞下五彩",对当代中国陶瓷知之甚少,甚至是空白。这对我们一个陶瓷大国,是非常危险的。

今天我们说的陶瓷,其实,其内涵和外延已远远超越手工时期陶瓷定义的范畴。它已从我们生活中常用杯碟、瓶罐、碗盘、建筑用的砖瓦,发展到墙地砖、卫生洁具等建筑卫生洁具用瓷、人体骨骼仿生材料中的医学用瓷、工业电子用瓷、航空航天用瓷,等。它已上天入地。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古老的陶瓷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一个崭新新兴行业。不了解这一点,谈陶瓷发展,一切都是空谈。

解放前,即我国民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世界陶瓷产业新旧交替,即机械制瓷代替手工制瓷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国长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激烈,人人生活在极度恐慌中,生活极为便简,一切为了生存。高成本的手工陶瓷没有市场,传统手工陶瓷产业凋落是必然。相反,西洋量大、低廉的机械制瓷却满足了这一特殊时期的消费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时中国瓷业第一要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民国以来的一度屈辱的洋瓷史。其次是用不到二十年,使得中国传统手工陶瓷产业(含宋以来的历代著名窑口,如,原产于河南的汝窑、钧窑、浙江龙泉窑、河北定窑、湖南醴陵窑、陕西铜川燿州窑,等)得到全面恢复。在短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成绩,我们一面赞叹执政中国共产党伟大同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必有其内在客观规律。

首先,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需求。上世纪接连发生的一、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陶瓷产业、陶瓷文化产品先后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战后各国,对陶瓷类文化产品补偿性消费需求量十分巨大。这是一个巨大高端消费市场,各国陶瓷产业都瞄准这一市场,中国也不例外。作为当时世界第一陶瓷大国、陶瓷原产地国家,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倾全国之力,以争分夺秒的精神,最快的迅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迅速恢复了自宋以来我国各大传统陶瓷产生工艺的生产,前后向世界各国输送出大量优质陶瓷产品,既为国家创造了大量急需的外汇,也为中国陶瓷争得了信誉。

其次,民间老百姓中含着巨大需求。二战后,整个世界安定下来,重建中的世界各国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渴望超过任何时期。这时,既然装点生活,又实用的陶瓷产品,自然成为生活中的首选。而放眼当时陶瓷世界,一、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瓷业受到影响,世界瓷业也受到影响。由于西方陶瓷机械化制瓷进程受阻,陶瓷产品质量仍停留在战前水平,产品在消费市场始终处于市场的低端,中国手工制瓷产品的优势在这一特殊时期再次被突现出来。在西方人的眼中,它始终是陶瓷产品系列中的高档奢侈产品。

再其次,新中国需要资金。中国人们战后重建,要迅速医治好战争给自己带来的创伤,急需资金。面对百年积弱的国家,在当时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只有陶瓷。但陶瓷概念广,世界各地都有?发展什么样的陶瓷。中国人把目光放在历代官窑器上。因为,中国官窑瓷业,特别是景德镇明、清官窑瓷业,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代表,也是世界文化代表;是中国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西方各国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最后,产业恢复与发展有物质基础。中国瓷业中心---景德镇,在近代百年受战争破坏较少,传统的手工业陶瓷制作体系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为中国战后陶瓷产业的快速修复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几十年,我国陶瓷产业发展迅速,不论规模,还是产量,均占世界首位,仍保持着世界第一陶瓷大国的地位,但是,其性质和内容,与历史各时期,已发生质的变化。它历经1949---1978恢复期、1978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发展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创新期;陶瓷产业构建也已从单一生活日用瓷、民间砖瓦建筑用瓷发展到工业、电子、卫生、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中国陶瓷产业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在材料配制、机械自动压模成型、化工釉料生成、新型窑妒建设、管理组织系统科学化、产品品牌建立,等各方面,均出现第巨大跨越,瓷产生产呈现出以下几大特色。

一、新中国瓷业第一大特点是改制,实行规模化生产。这一点,历代官窑厂,给了我们很好的经验。如何实行规模化生产?即,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把分散的手工作坊组织起来,成立国营(集体)瓷厂,如景德镇先后建立的陶瓷手工联社、建国瓷厂、东风瓷厂、红旗瓷厂、红星瓷厂、光明瓷厂、新华瓷厂、艺术瓷厂、雕塑瓷厂等。它们以产品为中心,整合了优资源,通过系统化组织管理,极大地克服了几千年传统手工作坊的缺点,提升了生产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隆低了成本费用,增强了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建立陶瓷科研院所,创办陶瓷高等院校。我们知道,中国瓷业在历史上之所以快速发展,创造一个个瓷业高峰。这与窑工努力分不开。但更主要的是高层领导,决策层高度重视,举全国之力做一件事。没有国家决策层的重视,社会各界力量的配合,陶瓷自我发展速度是非常慢的。这就是我们在开篇说的一样,在古代,从原始瓷到一件瓷器产品的成功烧造,前后用了一千六百多年。当时的中央决策层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为新中国瓷业持继发展,不但创办了陶瓷高等院校,在各级建立陶瓷科研院所,还在各大陶瓷国有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这才有我们今天各大拍卖行、博物馆、藏家手中看到的这一时期精美瓷器,也就是常说的“五、七”瓷。

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瓷业的恢复期正是西方瓷业快速发展期。它们把光、电技术引入瓷业,瓷业生产精密度大为改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七十年代,中国政局稳定,决定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后,西方人已制定出机械制瓷下瓷业产品评定体系,完成了陶瓷工业革命,并转向陶瓷新材料开发等高科技陶瓷上。我们这个时候才知自己落后,但是,正是这种落后,知耻而后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才有我们以后的大发展,中国陶瓷产业才有实质意义上的第三次大跨跃。

不过,我们在他们制定的规则下奔跑,自然跑不过他们。当我们眼看追上时,他们把日用陶瓷生产基地转移到不发达国家,自己牢牢把品牌、技术、规则抓在手上。中国转眼间沦为他们陶瓷品牌的生产加工基地。

四、针对西方人高温骨质瓷制定的陶瓷产品标准,中国人制定了一套自己的高温硬质陶瓷产品标准。中国人口多,市场大,给我国瓷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足以养活现有的陶瓷产业基地。进入二十一世纪,面临着智能社会的到来,人们从繁重劳动下解放出来,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在这一新形式下,陶瓷消费观念出现新的变化。为适应新市场,目前各国陶流产业出现多元化发展的新态势。

由于新技木新工艺的不断加入,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我国陶瓷产业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从农耕文明走向了商业文明,最后融入了世界陶瓷的大舞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清楚看到,中国陶瓷已从以前的行业规则制定者,到被动接受者;从技术纯输出国到技术纯输入国,其国际地位在行业内发生颠覆复性改变。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世界陶瓷再次迎来巨变。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陶瓷产业在升级换代过程中,错过了由蒸汽机引发的陶瓷机械化改造浪潮;解放后,又由于特殊原因,我们只抓住了世界电子化浪潮的尾巴。这一时期,我们虽然极力追赶,但仅限于“追”上。互联网时代,我们抓住了,西方瓷业却把日用生活陶瓷列入“夕阳”产业,转而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材料陶瓷工业,陶瓷产生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跃为“朝阳”产业,进入一个更高的领域。

面对即将而来的人类智能化时代,即,我们常说的后现代化时代,人类将从繁重的体力中解放出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由此将发生颠覆性改变,与人类文明相伴相随几千、几万年的陶瓷,又如何发展?它对西方人是个考验,对我们则是更大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