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马桶>

宝宝初学坐马桶视频(一岁半宝宝坐马桶教程)

宝宝初学坐马桶视频(一岁半宝宝坐马桶教程)

更新时间:2022-02-04 03:26:29

作者/轻雨

编辑/仔仔


今天妈妈来接小桐回家,却发现他闷闷不乐的,而且也不怎么喜欢讲话。妈妈急忙向老师询问原因。

原来是小桐今天上课时尿裤子遭到了同学的嘲笑,尽管老师已将尽量帮他开解并且批评了那几个同学,但孩子的内心还是感觉到羞愧、难过。这让妈妈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愧疚,因为是她自己对孩子如厕问题的疏忽才导致孩子面临这种情况的。

很多家长都容易忽视训练孩子自己如厕,选择用"把屎把尿"的方式,容易造成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缺失自主性和自控能力。家长们要知道,孩子学会如厕也是一种必学的生活技能。

什么时候训练宝宝这项技能比较好呢?

训练宝宝大小便一般在宝宝一岁六个月到两岁这个阶段开始进行,这个阶段宝宝的神经系统、膀胱、尿道等发育相对成熟,能表达出自己想上厕所,发出信号,更容易引导孩子自己上厕所。

当然,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状况不一,并不是一定是这个阶段训练最好,那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宝宝训练如厕技能到了最佳时期

1、每天排便的时间,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性

2、尿布能保持2~3小时以上的干爽,更换频率变小

3、能听得懂父母的指示,做出一些行动

4、能够出现一些想上厕所时的表情或者动作

5、开始探索研究家里的马桶感兴趣

6、可以自己走到厕所前脱下裤子、坐上马桶等

当你通过观察知道宝宝已经表现出上面的一些点时,你就可以开始筹划训练宝宝自己排便了。

训练前的筹划工作
  • 首先要求家长们能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孩子还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他们容易一着急就表达不出自己的需求,习惯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这也是他们大脑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这就要求家长们能通过孩子的一些肢体语言来知道孩子内心的需求。

如果孩子突然打了个冷颤或不安地扭动身体,很有可能孩子在向你表达"他想上厕所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如哭闹、突然大脾气等。

  • 其次要求家长们给孩子一个缓冲期

这个缓冲期其实也就是孩子熟悉"坐便器"的过程。很多家长会发现,一开始引导孩子在坐便器上上厕所时,孩子很容易哭闹或者上不出来,那时因为他们对他还不熟悉,内心会对他产生抗拒,这是不安感的表现。

家长可以先把孩子的坐便器放在一个他熟悉的环境,然后先带他尝试认识"坐便器",适当用一些"童话"语言,激发他的兴趣。

你的筹划工作已经准备差不多的时候,就是你该进行下一步的时候了,也就是正式进入到训练宝宝大小便的环节了。

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
  • 首先要训练宝宝的认知

这个认知一个是关于马桶的认知,一个是关于卫生间的认知。

关于马桶的认知,在家长筹划工作时,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些,这里再做一些补充。这个马桶要是专属于宝宝的。让宝宝熟悉坐马桶初期可以让他穿着纸尿裤坐着,让他知道这个东西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啊。

关于卫生间的认知。当宝宝已经对自己的马桶有一定的熟悉时,就需要把宝宝的马桶放在卫生间,通过家长的示范,告诉他卫生间的作用及上厕所是件隐私的事。

  • 其次是用替代物进行如厕示范

前段时间有一个视频很火,视频内容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坐在一把特殊的椅子上(椅子上绑着两个气球)教导孩子上完厕所后"檫"的动作。这种符合孩子认知的方式很值得家长们借鉴,孩子可能一时还学不会,但多次、分步骤教学一定会有成效的。

  • 接着是养成宝宝在规定地方如厕的习惯

很多孩子在自己家的时候上厕所很顺畅,但一到外面就容易不上厕所或选择憋到家。

这是因为他们对厕所的认知还只停留在家这个地方,因此需要家长告诉并带领孩子体验外面的厕所,告诉他不能随地大小便,上厕所要到这些地方进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 最后是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表达能力

很多家长在孩子自己上厕所前期,很容易因为孩子犯错而去帮助孩子完成。比如上厕所时脱裤字花了太长的时间,妈妈就上手帮忙等,其实这时候用鼓励引导更容易养成孩子的独立意识。

表达能力主要是让孩子能大胆地表达,告诉孩子上厕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无需羞愧。

建议:

1, 初期训练孩子上厕所尽量选择在一个比较合适的室温下进行,孩子比较不容易着凉。

2, 夜晚的训练通常在白天没问题之后才能开始。

结语

从孩子出生到渐渐长大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太多的教育,无论大小,家长都不能忽视,辛苦各位家长了。最后推荐一本适合亲子共读的书——《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