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马桶>

马桶底部双洞图片(马桶底部2个排污孔原理图图片)

马桶底部双洞图片(马桶底部2个排污孔原理图图片)

更新时间:2022-01-28 22:38:31

原创 方宏

吴氏昆仲

吴国柄(1898—1987)湖北恩施建始东乡人,民国时期汉口市长(1932.7-1938.10)吴国桢的兄长,被有关学者誉为“汉口城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汉口市政建设的开拓者”。

吴国柄在汉九年中(1929—1938),先后完成了扩建中山公园、改建省政府大楼、修筑沿江河马路、码头及下水道、建设堤防等大型工程项目,为武汉的市政建设作出过许多贡献。其市政建设超前的思维、事必躬亲的作风,受到了张学良的褒奖,在城市建设中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汉口在民国时期能紧追上海成为国内大都市,离不开市政建设的务实耕耘,今天我们回忆国柄先生的市政建设历程,能更深入的挖掘城市的底蕴,增强建设大武汉的信心和力量。

1931年水淹后的中山公园大门仿伦敦皇宫大门

少年得志投身建设

民国九年,吴国柄考入湖北官费留学英国,留英四年学习机械、工程、土木、冶金,期间赴法、德、比等国工厂实习。民国十四年,获伦敦大学机械师文凭,及英国皇家工程师证书,获工学博士。 民国十五年,学成回国,在唐山造车厂工作。北伐成功后,民国十八年,回故乡湖北之武汉。

吴国柄任市政府技正,积极加入到汉口的建设中。他在伦敦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所以他首先建设的是汉口的下水道。 国柄认为,交通的利器又基于道路的进步,汽车引入后,无宽敞道路容其行驶,路下又无排积水的阴沟,人口日渐增多,街道未见扩宽,下水道无法建设,以至人口拥挤,臭气难闻,疾病滋生,危害极大,汉口注重交通发展,讲究卫生之合宜,故改良市政,以建筑道路及下水道为先务。

1929年西满路、双洞门路、民生路建成

吴国柄就任的第一个职位是武汉市政委员会“设计委员”,监修汉口第一公园——中山公园。对比伦敦Kew Garden(邱园),公园除了花圃外,还有各种运动场,国柄认为是亚洲第一个综合公园。刘文岛还常在中山公园宴请各国使节,市民举行游园会相亲会,公园成了文明休闲的潮流之地。

上世纪三十年代武汉修建了西满路(中正路、解放大道前身),当时的西满路由江汉路到青年路口,路面宽度达到60米,为中山大道的两倍,从国柄先生留存的资料来看,当时借鉴了欧美世界大城市的做法,设立快车道、慢车道、林园道(种植树木的专道),人行道种植行道树,行车宛如林间穿行,行人有树荫庇护,是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大道,当时中山公园旁是“汉口广播电台”,抗战时重要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常来发表讲话,驱车行进于此能感受汉口的繁华。

30年代西满路改为中正路

市政先驱建下水道

汉口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发,一旦江水上涨,面临着内涝排水困难,甚至淹没街道,英租界在1918年曾请建筑专家狄克逊进行测量,提出沟渠改良计划,主张改装并增加暗沟(下水道),重点在湖南街(今胜利街)、河街(今沿江大道)。吴国柄向刘文岛市长建议,全市没有下水道,臭水乱流,常有瘟疫,所以要做下水道。

华界建模范区后,无下水道就无法安装抽水马桶,所以修下水道从模范区做起,下水道需要很多钢筋水泥管,工务局在汉口肖家院成立管子厂,由国柄教工人做,有了下水道,可以安装抽水马桶,抽水马桶要有化粪池,几家共一个,真正的卫生设备完成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模范区。

国柄先生对下水道从理论到实践均有深入研究,在下水道(阴沟)之前,汉口只有明沟,明沟又分土沟、石沟、砖沟、水泥沟和人字沟,沟形像倒的人字形,故以人字沟命之。其建筑法多以两块麻石,或水泥制成的长方块,平则铺之作为沟底,斜卧于地上者为卧石,立于地上者为站石。由于马路中间高旁边低,水流于沟需要一定倾角,国柄研究卧石倾斜5-20度为宜,工程师的严谨可见一斑。

今天武汉随处可见人字沟,很难寻觅到当年麻石块了,已经换成了水泥块甚至瓷砖了,市政建设在不断现代化,但仍遵循当年的建筑方法。

安装人字沟站石和卧石摄影

国柄认为暗沟又名下水道,分布于城市道路之下,若血管之在人身,专门排一些污水雨水,建筑新城市,第一步建设下水道,第二步建筑路面。 下水道分总下水道和支下水道,总下水道为城市积水排出之总沟,制作用钢筋水泥作蛋形管,或圆形管,或用砖砌成马蹄状。

支下水道是连接住户阴沟与总下水道相通,支下水道多以水泥管,或生铁管。口径需在三十公分以上,若口径太小,容易堵塞杂物,汉口市在民国二十二年前,支下水道用过5英寸和9英寸的管子,使用未久,全部淤塞,马路积水不能排出,清道夫用竹篙疏通均无法可办,后来掘开路面,换5公寸直径的水泥管,此后未见堵塞。国柄认为,设计下水管者,万不可用小管,从中可以看出汉口市政建设的曲折坎坷。

下水道出口摄影

马路修建历经曲折

中国古代的马路是为马匹行走铺建,和现代的马路并非同源。 欧洲在工业革命以前,一般道路都是土路,即使是伦敦巴黎,最好的道路也是石子铺成,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苏格兰人约翰·马卡丹(John Loudon Macadam),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这种路的名字取其设计者的姓,“马卡丹路”,十九世纪末中国的上海、广州相继开埠建立租界,便把西方的马卡丹路修建方法带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人便以英文“Macadam /马卡丹”的音译作为路的简称,后来俗称“马路”。

汉口早期一般是土路和石板路,租界20世纪初始有碎石路、石沙马路,20年代前后,逐渐由柏油石沙混合的柏油马路取代石沙路面,称油渣马路、沥青路、柏油路。国柄先生的年代,汉口最常见的是碎石路和柏油路,他系统研究各种马路特性和筑路方法,如土路、砂土路、石灰路、石板路、木块路、砖块路、圆石路、柏油路、水泥路等等,留下了许多珍贵照片和资料,对比现在汉口道路的分析资料,中山大道都换成沥青路面,而在一些小路,如清芬一路底层仍是碎石路,一些路段底层仍是石灰路,也是早年道路的遗存。

当年修建柏油马路照片

现在汉口道路的分析资料

据记载,汉口在民国二十二年以前,街头多为方角,因此汽车常有碰车和伤人事故,各国租界亦然,自民国二十二年以后,吴国柄主张本市各马路改为圆角,各租界也相继效仿,各马路发生车马相碰事,已不闻矣。早年的道路由土路而来,行驶的是马车,常常弯弯曲曲,今天的球场路仍是如此,后来汽车多了,修建道路需要笔直,毕竟汽车转弯不易,所以一些道路经历了截弯取直的过程,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经历过,汉口也不例外。

汉口市政府马路转角标准图

环卫设施超前先行

国柄先生认为,地下厕所最经济便利,在欧美国家繁盛城市,多采用之,汉口市政府,因沿江土地昂贵,曾建地下厕所,计四处,完全按照伦敦地下厕所方式建筑之,是亚洲第一个地下厕所。

当年汉口市区后花楼和靠近江边一带,有老式厕所,其脏无比,外国人称我们是未开化的民族,地下厕所临近江汉关英租界,也是给西方人看看汉口的文明进步,地下厕所在涨水季节面临江水倒灌,所以每年需停止使用两个月,该厕所在1954年抗洪期间拆除。

汉口的亚洲第一个地下厕所

国柄先生还参与清除铁路外的浮棺和垃圾,在郊区建造简易厕所,在每个棚子上写上“公厕”,通知附近的农家负责清理、保管,铁路外的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当时汉口的垃圾多放在人行道上,冬季有灰尘,夏日有臭味,有蟑螂苍蝇,非常不卫生,国柄有见于此,制造了地下垃圾桶,用砖砌成箱,以铁做盖,盖上安小盖,便于幼童倾倒渣滓之用,箱中置有篾篓为盛装渣滓之用,清道夫每晨开大盖去篾篓,取运垃圾。考虑之周全,设计之精巧,为后人所叹服。

1931年汉口大水后,吴国桢任汉口市长,吴氏昆仲同心合力,致力革新,将大水时之淤泥臭水浮棺,一一清除干净,想必汉口经长时间浸泡,下水道堵塞严重,这才开启了大规模下水道建设工作,试想如果没有下水道,汉口仍是臭气熏天环卫恶劣的地方。1949年国柄先生去台湾后,也是致力于研究和设计下水道、化粪池,和汉口的市政经历一脉相承,一生秉承“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理念,到那里都不忘市政建设的“初心”。

承先启后深挖历史

吴国柄先生建筑汉口的时代已过近百年,由于战争等因素城建史料留下的甚少,更难于开展研究,在近年来城市道路施工中,我们才发现那些旧马路、下水道的遗迹,从下图我拍摄的中山大道地下横切面的照片来看,中山大道的道路从上到下不少于五层,可以看出城市道路在不断填土而升高,通过分析道路的材料,甚至沉积物的研究,可以分析城市的形成的历史。一些下水道可以有助于判断地下水的水位,毕竟汉口洪涝灾害频发江水时常倒灌,当年的地下管道一定甚为复杂。

青岛号称“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德国早年在此建设了复杂的下水管道,德国排水系统主干道甚至宽阔得“可以跑解放牌汽车”,当时青岛是中国唯一一个雨污分流的城市。因此深入挖掘地下的城建历史,就像乡间有田野考古,城市也应有“道路考古”,尤其是现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那些开挖的地段,往往打开了无字地书,为我们揭开城市丰厚的历史。

2016年中山大道施工改造时,道路横切面照片,中图最上层是沥青路面,下面应为石灰路面,右图应为下水道遗迹。

方宏摄

文:方宏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解放大道(前身为西满路、中正路)

编辑: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