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马桶>

直排蹲坑改马桶的安装图解(蹲坑改马桶的最佳方法没地漏)

直排蹲坑改马桶的安装图解(蹲坑改马桶的最佳方法没地漏)

更新时间:2022-01-26 22:15:09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张蓉 文/摄 通讯员 汪娜

时代的所有变迁都刻画在每个人的生活里。

在小区翻新改造中,在家庭传宗接代中,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中,在河流焕新、花草重生中……每一次细微的变化,我们都在一点点靠近想要的生活。

28年前,本报记者曾穿行于杭城大街小巷,走入多个居民小区,倾听居民烦恼,为大家排忧解难。

28年后,我们再度走访当年曾破旧不堪的老小区,见证了发生在杭城角角落落向美而生的改变。

两代记者的走访:曾粪水泛滥的小区,如今宛若小公园

“记者同志辛苦了,请擦把汗吧!”砖瓦房前,一位笑容满面的阿姨拿出毛巾,为站在身旁的本报记者王国荣擦汗。王国荣一手捧起毛巾,嘴角上扬,围在周边的居民们也无不展露出灿烂笑容。

这是28年前,本报“记者在您身边”采访组进入杭城小区巡访时的动人一幕。1993年8月6日,定格了这一温馨画面的照片在钱江晚报头版刊登,至今成为经典。

当年,本报民情记者穿行于杭城大街小巷,走进多个小区为居民排忧解难。当走进拱墅区维元弄7幢时,居民们纷纷向记者诉说受粪水污染之苦。当时,居民楼周围粪水横溢、恶臭冲天、苍蝇蚊子满地飞舞,有居民说,“这幢楼被从化粪池满溢出来的粪水包围已有一个多月!”

见到居民们愁容满面,本报记者在调查清楚粪水泛滥缘由的同时,发出报道呼吁拱墅区有关部门及产权单位前来“会诊”、根治,早日解除居民忧难。

28年变迁,旧貌换新颜。如今,本报记者再次走进维元弄时,发现当年破旧不堪的小区早已华丽变身。

小区内,沥青路面整洁如新,空气中散发着繁花的清香。青石板铺就的小广场上,一座凉亭坐落在繁花和树木的掩映中,人们在其间打牌、聊天,欢声笑语在小区内荡漾开。

“变化太大了!现在,我们住的地方也像小公园了。”在维元弄生活了近30年,76岁的杨荷花满足地感慨道,如今的生活是过去的自己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从破旧的简易房住进电梯房,电话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维元弄小区2幢,杨荷花和老伴倪冠东坐在客厅,午后,阳光穿过南向阳台的落地窗倾泻而入,洒满卧室,客厅、厨房、洗手间收拾得干净整洁。次卧是留给一对双胞胎孙女的,她们时不时回来居住,老两口享受天伦之乐。

这间房子66平方米,虽然不大,但对他们而言,已足够美好。

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一家六口人挤在维元弄10幢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里。那是简易房,一幢楼四层高,直筒式的房子没有卫生间、厨房和阳台。每层的六户人家共用一个勉强称之为厕所的蹲坑,臭味是难免的,有时甚至粪水四溢。家家户户在楼道里烧饭,又舍不得顿顿用瓶装煤气,更多时候人们用煤饼炉,烟雾缭绕,气味呛人。

想起过去的生活,杨荷花连连摆手,“环境很差的。”可彼时的她笃信,未来,生活一定越来越好。

这样的艰苦日子持续了十余年。直到2006年前后,因危旧房改造,维元弄10幢拆迁。6年后,杨荷花一家重新搬回维元弄。在原地块上,崭新的维元弄2幢拔地而起,变成近20层的高楼。她和老伴选了66平方米的中间套,第一次住上了电梯房。

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杨荷花和倪冠东已无法描绘出更多。在他们面前,所有过去的奢望都已成为现实,甚至早已超越彼时的他们关于未来的期待。

20多年前,杨荷花从棉织厂退休时,满心期待家里能有一部电话机,“我们担心从此和同事、朋友们断了联系。”上世纪90年代,杨荷花夫妻俩的退休工资仅数百元,他们省吃俭用,积攒了一年,斥巨资3000多元,在家里安装了第一部电话机。

此后,随着退休工资的连年上涨,两人手中的电话不断更新换代,他们逐渐拥有了可随身携带的BB机、小灵通、诺基亚按键手机、老年机以及如今的华为智能手机。倪冠东仍仔细收藏着自己用过的每一部手机,它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已显陈旧,却清晰铭刻着过去数十年,一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足迹。

过去,倪冠东有记账的习惯,每到临近月底和年末,他都会对照账本,仔细盘算哪些地方可以节省。如今,网购记录替代了手写账本,“现在的手机不仅能网购,还能导航、看小说、看视频,生活太方便了。”倪冠东满足地说。

如果说还有什么美好期待,两人不约而同地回答,“只希望身体好一些,多去看看这越来越美的大好河山。”

古新河畔是聚会的好场所,相处多年的邻居常相约出游

67岁的朱永平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住维元弄14幢,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面积不到50平方米。女儿已出嫁,平常,就他和老伴一起生活,简单又幸福。

朱永平是维元弄的第一批住户,从小区建成起,就一直住在这里,没有离开过。可以说,维元弄见证了他成长的轨迹,从意气风发到霜染青丝。而他,也在时间的缝隙里,看着小区变得愈发美好。

“这些年变化真挺大的,小区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都在提升,周边的基础设施,也一直在更新,我觉得生活在这里,非常便利。”朱永平说。

和很多小区居民一样,茶余饭后,朱永平最喜欢去古新河边,只要跨出小区那扇小门,就到了。自从整治后,小区门口的古新河畔,成为居民休闲聚会的好场所,这里有开阔的亲水平台,老人们在这里健身,孩子们在这里嬉戏。

“现在的变化太大了,过去这里可不是这样,都是硬化的泥地,大树下面也没有这样的步道,很少有人会走过来,甚至有时候河水的异味还会飘到家里来。”朱永平感慨。

现在,只要天气好,朱永平每天都要到这里来走走,和邻居聊聊天,这成为一天里最惬意的时光。他觉得,走在古新河边别有风情的石板小路上,听着河畔婉转的鸟啼声,望着静静流淌的清冽河水,心情格外舒畅。

住的时间长了,很多邻居也都成了友人,谁家有困难,招呼一声,大家都会帮上一把。

朱永平和平时相处不错的一些邻居,有一个专门的微信群,群名叫“快乐邻居”。群里10多个人,年纪差不多,基本都退休了。大家经常一起相约出游,杭州周边很多地方,他们都一起去玩过。

“我们每年都会出去几次,一般夏天多一点,到山里避暑,住个两三天,大家都有分工的,有人负责组织,有人安排订房订餐,我以前是驾驶员嘛,主要就负责开车,其它都不需要我操心。”朱永平说,和邻居一起出游,也成为了退休生活的一种期待,“我觉得快乐是要自己找的,这样的生活,我们觉得很开心。”

美好密码

维元弄小区建成于1986年,距今35年了。小区有10幢住宅楼,462户居民,仅有的一幢17楼高层建成于2012年底,是由早期的维元弄小学和小区原有平房改造而成,成了小区里仅有的“高帅”。

这些年来,维元弄小区一直在变。比如,2006年,7幢进行过拼接式改造,为每户人家增加了独立卫生间。8、10幢原有位置改建成了小区绿化带,原有的居民分散到新建的高层中去了……

维元弄小区的这些嬗变,也只是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美好在悄然发生。

2020年起,米市巷街道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分为两个批次12个标段,共27个小区,建筑面积达88.77万方。截至目前,第一批18个小区已基本竣工,现处于项目收尾阶段。第二批项目包含9个小区。小区旧改具体立项主要包括:屋面修缮、楼道改造、道路整治、污水零直排、绿化改造提升、消防设施、安防设施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