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马桶>

直着腿坐马桶图片(蹲式马桶照片)

直着腿坐马桶图片(蹲式马桶照片)

更新时间:2021-12-12 09:12:51

你是否还在为便秘而烦恼?排便总感觉费力不顺畅?手机都玩到没电了,便便还是木有出来?你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切可能与你坐在马桶上的姿势有关。

01 哪种姿势最利于排便?

2003年Sikirov博士在《消化疾病和科学》上发表关于排便姿势与健康的研究,这位以色列医生要求28名实验对象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姿势上厕所:一种是非常普遍的坐便式,另一种是蹲坐在一个特制的迷你马桶上,还有一种就是蹲坑式。并记录了每人每种姿势排便所用的时间及排便满意度。结果显示蹲坑式排便所用时间明显比其他两种方式所用的时间短,此外采用蹲坑式排便者普遍较其他两组排便顺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我们的肠道闭合机制不是为坐着上厕所设计的,在坐姿状态下它没法完全打开出舱口。不管站着还是坐着的时候,肠道外围都有一块肌肉像套索一样包裹着它、向一个方向牵引着它,这就产生了一道弯曲的折痕。这种类似于弯曲扣锁的机关可以为肛门括约肌减轻不少负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花园里浇水用的橡胶管。浇水的时候突然不出水了,多半是管道的哪个地方打了个结,只要把打结的地方撸直,过不了多久水管就又通了。

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就是蹲着大便的,这也是最自然的排便姿势。也就到18世纪末,坐便器和现代意义的卫生间被发明之后,人类才开始坐着排便。“因为山顶洞人就是蹲着排便的,所以蹲坑式排便就是最自然的排便姿势”,这样的解释对医生来说太不严谨了。谁说因为我们的祖先是这么排便的,就证明蹲着上厕所更利于肌肉放松、排便畅通?于是日本研究人员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们让实验对象吞下一些荧光试剂,然后用不同的姿势上厕所,同时接受X光照射。实验结果如下:一、没错,在蹲坑状态下,肠道确实变得笔直,排便通畅彻底;二、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为科学献身的人,吞下荧光剂不说,居然还能忍受拉荧光粑粑时让人全程X光跟拍!我不得不说,这两点都让人印象深刻。

02 注重坐便器与肠道健康的关系

痔疮和肠道内憩室这样的肠道疾病,还有便秘,似乎只集中爆发于那些习惯用坐便器的国家。肌肉组织松弛并非罪魁祸首,原因另有所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人发病的原因是肠道受到的压力过大。有些人在压力大、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就会绷紧腹肌,有时绷了整整一天自己还对此毫不察觉,痔疮自然不愿意待在压力过大的地方,还是溜到身体外面轻松自在。同理,肠子内部的组织如果不堪压力也只好向外边跑,于是肠壁上冒出一个个灯泡状的外翻小瘤子,就形成了肠内憩室。

当然,坐便器肯定不是诱发痔疮和结肠憩室的唯一原因,但是在全世界12亿蹲着如厕的人中,确实没发现什么人有憩室,得痔疮的人比例也要小很多。想想看,我们每天优雅地坐在马桶上,用一个对肠道来说特别别扭的姿势、努力用劲把便便挤出去,却也附带着把痔疮、憩室挤了出来,情况糟糕的还得去看医生。为了看似高大上的马桶放弃蹲坑,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不仅如此,医生们甚至推断,如果在马桶上如厕时经常性地用力过猛,患静脉曲张、中风或在排便时晕厥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增加。

03 如何调整姿势,促进排便?

看到这里,我猜很多便秘的患者内心是崩溃且拒绝的:“你是想说服我们撬了家里的陶瓷马桶,然后蹲着对准一个洞大便吗?门儿都没有!不撬马桶改成蹲在马桶圈上也不行!要得痔疮就得痔疮吧!”其实没那么夸张啦,坐在马桶上我们也可以达到蹲坑的顺畅排便效果——只要脚下垫个小板凳,上半身微微向前倾,让大腿与肚子呈现约35度,这个姿势可以增加腹压,有助于顺畅排便,还能避免脚麻或够不着地的尴尬!就这么简单,现在你又可以在大便的时候读书、玩手机或者专心发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得痔疮了,顺便可以把手撑在膝盖上思考一下人生!

如果调整为上述姿势仍然不能改善排便困难,且病程为6个月以上,那你可能是慢性便秘了,治疗时除了多喝水,多补充膳食纤维和加强运动外,最好还能够结合中医药调理。粪便在肠道中运行,犹如舟船在水中航行,水少及动力不足舟船皆不能正常航行。同理,肠道水少即阴津不足,肠道动力不足即阳气不足,两者皆可导致大便不畅。这种便秘情况,在我们中医来说属于脾虚肠燥、排便障碍,我给这类患者推荐一道具有益气养阴、润肠通便功效的茶饮:黄芪玄地冬茶。

食疗方推荐

黄芪玄地冬茶

材料:

黄芪2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火麻仁20克。(1人份量)

做法:

黄芪、麦冬、生地一同洗净,加入适量水,煮泡20分钟,放凉后可即可代茶饮用。每天1次。

功效:益气养阴、润肠通便

适合人群: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功擅补气;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生地性寒,味甘,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能养阴生津;火麻仁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能润肠通便;几者搭配,共奏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之功。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周三晚上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执行编辑:何明坤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