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音响>

美国二手音响买卖网站(美国二手音箱网站)

美国二手音响买卖网站(美国二手音箱网站)

更新时间:2022-03-08 16:29:55

ATC音箱的介绍经常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是越大的落地箱表现越全面吗?第二是全套的ATC产品听起来效果如何?第三是2.1声道的玩法。

ATC的经典系列产品型号众多,从书架式的SCM7、SCM11、SCM19,到落地式的SCM19A、SCM40属于入门级系列。SCM20书架箱与SCM50、SCM100、SCM150属于经典系列。SCM20ASLT、SCM50ASLT、SCM100ASLT、SCM150ASLT、SCM200ASLT、SCM300ASLT属于Tower有源系列。另有特别版产品如SCM50SE、SCM100SE、SCM150SE、SCM150ASLT LE等。虽然看起来琳琅满目,实际上每个型号的价差都不会很大,使用的技术与单元也一脉相承(所有三音路设计的分频点均为380Hz/3.5kHz),甚至连规格参数都很相似,书架箱SCM7的频宽达到60Hz-22kHz-6dB,与最大落地箱SCM300ASLT的25Hz-20kHz-6dB并非天壤之别。型号的数字代表了声箱容积,最大的低音是SCM150使用的15英寸单元,最小的为SCM7使用的5英寸单元。但是实际听感、低音能量表现、动态幅度、最高声压来看,越大的ATC音箱确实越过瘾。

低音炮的摆位

低音炮的使用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2.1声道、2.2声道。如果低音炮音箱只是用于重放极低频内容可以摆放在任何地方,而如果使用的低音炮音箱超过1只,将它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有助于解决房间的共振问题。

▲如果要获得最大的低音能量,可以把低音炮放在墙角

▲一般来说,低音炮距离聆听位置的长度要与主音箱的距离相近,只用一只低音炮时最佳位置应该在主音箱之间稍微靠后一些

▲双墙角摆位除了有更大的能量输出与良好的结像力,房间的响应也更均衡

▲二只低音炮靠近主音箱摆位,容易得到一致的相位,房间的响应最均衡

▲如果房间有明显驻波,二只低音炮可靠近侧墙摆位,透过不同调整前后距离改善驻波情况

由于是为录音室监听需求而设计,ATC音箱的高音都不会很明亮,适合长时间大声压聆听而不致耳朵发痛,也就是说ATC必须大音量才能展现非常平衡、频响线性、低音澎湃、细节丰富,动态惊人的效果。如果只能以小音量欣赏ATC音箱,肯定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地方。偏偏被动版ATC音箱灵敏度普遍不高,SCM50为85dB,SCM7甚至只有84dB,但使用15英寸低音的SCM150却有91dB灵敏度,难道更容易推动?当然不是!短音圈长磁隙的单元结构,注定必须要大功率或大电流才能很好推动ATC音箱,SCM150被动版的建议功率是 10-1500瓦,我认为晶体机要500瓦才能让它唱起来生龙活虎。对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良心的建议是有多大地方,选多大的音箱;用多大的音箱,选多大的功放,不要贪心,也不要吝啬。

▲力高音响销售的ATC SCM50SE特别版,是真正与众不同的特别版,主要差异在重量级的底座

在广州海印广场一楼的力高名线屋,最早空间设计给家庭影院使用,所以主要以吸音处理为主,残响时间较短,对中低频的能量吸收较多。我第一次在这里欣赏音乐,搭配的组合是ATC CDA2 Mk2 CD、解码与前级一体机、两部ATC P2 Pro后级、ATC SCM50SE特别版音箱加上一只ATC C1 SUB Mk2主动式低音。据力高音响的阿杰介绍,整套组合售价大约五十万元,其中音箱占了一半以上,其余ATC的电子产品售价合理。结果在这个声学条件并非很理想的空间,我却听到空间宽广,舞台立体有深度,定位清楚凝聚的意外效果。几个月我才听过以美国Playback Designs MPS-8解码/SACD一体机,搭配捷克KR Audio P135前级、限量版ATC SCM 100SE有源音箱的组合,当时深刻的印象是:音色好漂亮!

ATC SCM50SE特别版音箱

ATC的喇叭单元都是自家设计与制造,SE特别版系列全部是三单元配置,采用新的SH25-76S 25mm软球顶高音、SM75-150S 75mm超级球顶中音和超线性低音。其中SCM50SE装载10英寸低音单元、SCM100S为12英寸、SCM150SE为15英寸,都是Super-Linear超线性驱动单元技术。长磁隙短音圈的设计产生一个对称的、线性的磁场,使音圈的运动完全浸没在磁场里面,配合独家的涡流线性磁性物质可以抑制音圈在运作时因电磁性系统所产生电磁感应涡流,避免影响单元的声音质素,因此SE特别版具有十分高的的分析力、声音透明精确,完美重播中性音乐本质。SE特别版除了更漂亮的音箱外饰,加强的重量级底座,分音器元件与接线也进行了升级。三款特别版型号的价格差异不大,厂方定价很有良心,发烧友可按聆听空间需求进行选择。

我猜想可能是KR P135电子管前级起了重要作用,让整个系统的上半部特别漂亮,播放小提琴时ATC那又细又滑的音质无形中就会飘散出极其高贵的感觉,甚至产生勾人摄魄般的魅力!过去听到的ATC高频温厚,清澈感比较少,搭配KR P135电子管前级之后仿佛揭开一层薄纱,它让我看到更多的音乐内涵,无论是打击乐器或弦乐器,居然在华丽之外还有甜滋滋的美感。可是纯就空间描绘、舞台3D感来说,居然小一号的SCM50SE特别版音箱略胜一筹。与阿杰讨论,他认为ATC音箱更高的型号由于体积增加,低音单元口径变大,受空间干扰的因素也跟着变多,需要更仔细调整摆位或相应的声学处理,才能产生“音箱仿佛在眼前消失”的效果。使用10英寸低音单元的ATC SCM50SE特别版音箱,反而不需要斤斤计较的摆位,很容易就在音箱后面勾勒出一个明确的舞台。

现在很多Hi-End音响系统听起来音场都不够深邃,舞台比较扁平,人声容易前凸,管弦乐团前排小提琴与最后排打击乐的层次不清楚。平常以欣赏古典音乐为主的我,更喜欢音场从音箱的后缘成扇形展开,所有乐器明确分布在音箱后方的舞台上,人声也只到音箱前缘一线而不会前冲。这样的好处是声音画面开阔不拥挤,大音量时轻松没有压力,缺点则是细节不够突出。以前我听过的ATC SCM150、SCM200等音箱也有类似情况,舞台的宽度大于深度,虽然这更符合真实现场音乐会的经验,但相对的大音量播放就容易有压力。而在ATC SCM50SE特别版音箱中,舞台向后拉伸了,唱片中录音师布置的乐器分布一一浮现。

ATC CDA2 Mk2 CD、解码与前级一体机

这部CDA2 Mk2是CD /解码/前级三合一机型,是模拟电路重新设计及优化的版本,采用32-Bit 的AKM解码芯片,为了支持解码线路,Mk2在电源架构上新增了九个稳压器,电源去耦设计比起Mk1更为优秀。USB输入最高支持32Bit/384kHz与DSD256等Hi-Res讯号,另有同轴和光纤输入最高支持24Bit/192kHz。CD转盘采用TEAC机芯,兼具读取速度快、机械噪音低、高纠错能力等多项优点。除数码输入外,CDA2 Mk2还有唱头/ RCA输入,以及一组连接移动播放器的模拟输入(3.5mm迷你插孔),另外在背部还有一组6.35mm耳机输出口,能驱动 30-600 ohm的耳机。机箱由由钢铝组合而成,采用约束阻尼层控制面板产生的共振,而前面板则由挤压型材加工而成。CDA2 Mk2设计的初衷,是搭配同厂的有源主动喇叭,非常简单便能发出绝佳的声音。ATC的最新消息是这部三合一机器已经支持Roon播放,Roon是一种丰富且引人入胜的浏览、编辑和聆听音乐的方式,音乐家的照片、简历、评论、歌词、巡演日期和作曲家等信息会自动定位,然后通过链接推送为可浏览的数字杂志。Roon同时也是一个多房间、多用户、多声道的网络音乐平台,并使用安卓或iOS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作为控制器。

举黄荟的《苏武牧羊》为例,1996年的百万元大制作,李娜皈依佛门前的最后一次录音,张小安的混音精彩无比。李娜高亢的嗓音把苏武出塞的豪情壮志、受困北海的孤单凄清、千里思亲的肝肠寸断和归来的百感交集,演绎得淋漓尽致。轰隆的低音鼓和雄浑的男声、吹管乐悲凉的嘶吟、悠扬的钟声与古筝缓缓地和奏、童声欢快地合唱与女声带着醉意的自由吟唱,将声音画面点缀得五彩缤纷。ATC SCM50SE勾勒出来的立体效果让人吃惊,鼓声又低沉又饱满,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乐器跑到音箱外侧了,凶猛动态居然是原声乐器而非合成乐器演奏,大音压下毫无侵略性,反而让人屏息聚精会神的听完整段旋律。必须说,这么清晰且庞大的空间刻画,乐器开阔的分布,ATC SCM50SE表现得比大哥们都抢眼。我的结论是,普通家庭使用SCM50或SCM100获得理想好声的机会可能更大,如果是20平方以下的空间,极力推荐用ATC的书架箱搭配有源低音的2.1组合玩法。

不要贪心求大,第一个答案出现。吃亏不上当,主要看房间的大小,大屋子小音箱能量密度不足,加个低音炮可以解决;小屋子大音箱能量泛滥,那就头大了。按照经验,老款ATC的高音比较暗哑不够通透,2016年以后的产品更换新高音,泛音延伸、细致表情与密度感都有明显提升。因此如果要选择二手ATC音箱须注意,虽然测试很严格出厂标准也很高,但是大音圈加阻尼涂覆的音盆时间长了会出现问题,最好买全新的,6年质保保平安。不想找麻烦的话,有源版的ATC音箱仍是第一推荐,整体表现会比自己胡乱搭配功放好得多。喜欢折腾的当然可以选择被动版,但还是推荐ATC自己的功放最稳妥。ATC把功放外置另装一箱,并且P1和P2功放还要卖几万元,肯定有原因。我认为不管P1或P2,音质的细腻程度都比有源版内置功放模块更好,使用搭配也更具弹性。由于音箱内置功放高、中、低音单元分开三个模块,所以功率不需要很大,但外置功放以全频方式推动ATC音箱,150瓦/8欧姆的P1理论上是足够,建议多加点预算直接购买输出功率300瓦/8欧姆的P2后级,一步到位。标准版的P1/P2与专业Pro版外观略有不同,Pro板机箱是标准3U尺寸,方便固定在录音室机柜中,蓝色的把手非常醒目,各种参数与标准版毫无分别。

ATC P2 Pro后级

ATC的二部功放,P1输出功率150瓦,P2输出功率300瓦,除了重量相差7公斤外,其余参数几乎一样,但实际听感上P2不仅更轻松大气,甚至音质也更细致流畅。Pro板机箱更大一些,方便固定在录音室机柜中,里面结构应该是一样的。P2从电源、信号和反馈路径均采左右声道独立分离的设计,甲乙类放大,每声道由一只400VA变压器与三对MOSFET的输出级组成,提供15A的峰值电流输出。ATC独特的分立式接地输出级可实现如非常流畅的传输和超低谐波失真,配合相位校正和过载保护,除了有连续300瓦/8欧姆的强大输出功率,还有惊人的400kHz频宽,可实现卓越的瞬态再现。ATC功放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丰富、充实、栩栩如生的声音,扬声器消失不见——让音乐说话。所以P2后级不以精致华丽的音质取胜,也不强调高度透明与分析力,但推动ATC音箱时,我们却能听到饱满、雄壮、和谐、具有优异结像的效果。

没有错,ATC的功放输出功率都不大,用来搭配书架箱的SIA2-150合并功放也是150瓦,原厂认为可以良好驱动又不浪费。另外ATC的功放不算贵,P2 Pro后级一部才卖四万多元,有发烧友用了Krell、Gryphon、Boulder等比音箱贵上几倍的功放来搭配,我觉得适可而止。作为录音监听产品,录音室不敢乱花钱的,买那么贵的功放还不如多一对监听音箱呢!与其说ATC需要大功率功放,倒不如说ATC更需要大电流与较高阻尼系数功放,较高阻尼系数可以更好控制大口径低音,但某些欧美顶级功放阻尼系数高达1000,声音反而会僵化生硬。中山声雅与力高音响合作推出的CV-3电子管平衡前级 PSM-368单声道全平衡胆石混合式甲类后级(250瓦/8欧姆)组合,瞬间输出电流60A,售价比ATC产品稍高,但已经可以让SCM150大箱发出温暖宽松又灿烂的效果。即使播放马勒交响曲达到115dB的声压,巨无霸功放依然牢牢控制住ATC音箱的低音单元,并且准确还原了录制时的动态范,这大概是除了ATC之外的首选推荐。

这次使用的P2 Pro立体声后级接法比较奇特。从ATC CDA2 Mk2 CD、解码与前级一体机的平衡输出连接P2 Pro后级的右声道,这部后级有Link信号输出接口,大型音乐会需要多只音箱与多部功放的场合,它可以一直串联多部后级使用。然后从右声道输出信号给左声道,变成左右声道的信号是一样的,右声道推ATC SCM50SE音箱的中高音,左声道推低音。每部立体声功放用Bi-Amp方式推一只音箱,难怪听起来气定神闲,特别的宽松又有力道。但是力高音响的阿杰觉得可以更上层楼,所以他另外在二只音箱中间靠后位置,加上一只ATC C1 SUB Mk2主动式低音,12英寸的低音单元与SCM100如出一辙。这就是所谓的2.1声道玩法,最少的投资,却可能极大的回报。

有些朋友会问,又不是玩家庭影院,以二声道听音乐真的需要加低音炮吗?不管是2.1声道或2.2声道,目的都在还原更好的动态、完整的频宽与正确的声音。使用新一代的低音炮音箱,有更多聪明的调整方式,所以不必担心主音箱与低音炮会断成二截各唱各的。加上低音炮后不但小音量时有极佳的频响平衡,而且音场的深度距离、乐器的形体感、动态起伏都会更好,没有讯号时低音炮则安安静静的像只小猫般的乖巧,不可能出现轰轰响不干净的情形。我们要注意的是低音炮箱的摆放位置,最保险的方式是与主音箱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取得更好的相位一致效果,如果放在二只主音箱的正中央稍后也不错。靠近后墙或墙角时低音炮的输出就会更大一些,但相对会牺牲一些速度与清晰度,最好在低音炮背后要留出一点空间以利空气回旋流动。

ATC C1 SUB Mk2主动式低音

C1 Sub MK2是ATC专为旗下入门级音箱所配置的,可以搭配书架箱SCM7/SCM11/SCM19,落地箱SCM40/SCM50,壁挂音箱HTS7/HTS11/HTS40,或者搭配中置C1C/C3C即可组建成家庭影院。这个低音体积小巧摆位灵活,连脚钉高度不到50公分,低音朝下发声,由于极低频没有指向性,朝地增加下潜不但增加说服力,也使外观设计更简洁。12英寸超线性低音与SCM100的低音单元口径一致,事实上它就来自获奖无数的SCM100。功率方面内置了200W的甲乙类MOSFET放大模组,与第一代C1 Sub主要区别就在于功放模组的散热片,显然功率输出更大和散热效能会更好。控制板除了高电平输入,也保留Line RCA输入与输出,另外输入灵敏度、低通滤波频率和相位可调。低通滤波频率设置目的是更好与ATC音箱进行频段衔接,也就是低通滤波频率应设置等于或高于主音箱的截止频率(SCM7-60Hz、SCM11-55Hz、SCM19-55Hz、SCM40-50Hz、HTS7&HTS7C-55Hz、HTS11&HTS11C-50Hz、HTS40-50Hz)。用户还可以通过相位修正主音箱和低音炮因为距离而产生的相位不一致的情况。

要把低音炮融入两声道之中,的确是需要一点技巧,书架式音箱体积受限,一般在50Hz 便出现急剧滚降,低音炮可以很好的增加下潜能量。另外有一些音箱结像不够清晰、低频不够丰润饱满,动态不够凌厉,加入低音炮喇叭后能展现出更丰富的层次变化与规模感,因为它影响的不只是低频的表现,还会改善中、高频的结像力与音场立体感。纯音乐用的低音炮与家庭影院的原则并不相同,低音的速度要快,控制要敏捷利落,背景噪音要低,才有条件重播出各种低频层次,也不会污染中、高频的特性。音乐用的低音炮比较不在乎频率下潜与能量多寡,我自己使用的威力登Velodyne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这家公司已转行了,ATC则是另一个专注于音乐用低音炮的Hi End品牌。目前ATC低音炮有三个型号,包括顶级C6 Sub(15英寸低音,450瓦功放)、中阶的C4 Sub(12英寸低音,450瓦功放),还有最小的C1 Sub MK2(12英寸低音,200瓦功放)。与今天大多改用D类功放的低音炮不同,ATC仍坚持用传统的A/B类放大,晶体管也是峰值输出仍具备良好控制力的MOSFET晶体。三款低音炮都是单元向地面投射式设计,规格也都很专业,C6 Sub的频响30-300Hz(±2dB),厉害极了。

力高音响阿杰把低音炮的分频点设在120Hz,我怕与主音箱的重叠频段太多了,实际聆听在80-100Hz之间的确非常饱满浑厚,但与ATC的整体风格并不相冲突,速度反应也很一致,感觉不出加了低音炮。这一整套系统反复验证不同音乐,乐器的定位与音场立体感正确无误,钢琴、低音大提琴、色士风、定音鼓形体感变得更真实。关掉低音炮后有一种怅然若失感,打开后很快又能激发多巴胺,这个“点1”声道很毒啊!除了线材以外,整套ATC的系统声音健壮、稳定、成熟,有极高精准度、能量、与冲击力!即使播放陈佳翻唱的邓丽君歌曲,ATC始终没有软、松、蒙的现象,动感生猛有朝气,它既没有狂风扫落叶的夸张大能量低频,也不会过度严肃拘谨,而是灵巧精准、强而不霸、壮而不狂、精细而不矫扭造作,完整的3D空间表现让人心悦诚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