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音响>

40万发烧级音响(顶级音响发烧级)

40万发烧级音响(顶级音响发烧级)

更新时间:2022-03-06 05:28:25

#天道# 前两天发微头条吐槽一下丁元英家里那价值四十多万元一套的音响,由于丁元英虎落平原,住的地方也没有那么讲究,音响就随便堆在小客厅里面。这是身份有了变化,条件不允许,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无可厚非。但是一套音响器材想要听出好的效果,是需要很多苛刻的条件的,绝对不是随便堆在一起就能有好的音效的,并且真正的发烧友是不会把左右声道的音箱摆在一起来欣赏音乐的,那样宁愿不听。音箱摆在一起听音乐就是在糟蹋那套器材,只能听一下信噪比,失真度,功率储备和动态范围,是听不出任何立体声效果的。不知道音响店老板是怎么能听的如痴如醉的,芮小姐又是怎么能听的是天籁之音的?

没想到很多朋友质疑,很多人认为左右音箱就是叠放在一起,也是不会影响收听效果的,如果有影响的话,只能说明你的器材差,几十万元一套的就不需要什么音箱摆位,怎么放都能达到天籁之音的效果的。我有点无语,没想到现在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立体声,什么是单声道!根本不懂音响发烧的真谛。音响发烧不是单纯听个响,更重要的是声场效果。

我以前年轻的时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音响发烧很流行,各个城市都有音响发烧协会。我曾是当地一个很大的音响发烧友协会的会员,真正的音响发烧友应该是一个家里很有钱,并且还要精通音响电路设计,修理,懂声学,音箱设计制作,懂各种功放技术的大神,他们动手能力强,懂技术,会摩机,还要有一对金耳朵的,一套音响器材哪里设计有缺陷,有不足,发现后自己动手摩机解决好。

我除了懂一些音响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修理制作一些功放,自己动手制作过音箱,其他的都不合格。我加入就是跟着几个大神蹭听,有人买了高级音响器材,就会找我们的会长去帮着调试,鉴赏,评论一下。我就跟着去,能玩音响发烧的一般都是不差钱的主,有单独的听音室,高级的有单独的经过专业处理的听音室,墙面贴上吸音材料,防止声音杂乱的反射,地板上铺上地毯,窗户上有厚厚的窗帘,就是普通的,家里也要有单独的房间来摆放音响。自从有了CD机,音源从黑胶唱片,磁带换成CD唱片后,信噪比,动态范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想听功放机工作没工作,开大一点声音听本地噪音就行,有“斯斯”响的噪音就说明功放机正常,但是用CD机做音源,这样做就不行了。我第一次使用CD机,器材全接驳好了,CD机开始读盘,音箱没有声音,我就用老办法把功放的音量调大,听听有没有噪声,调过中等音量也没有听见“斯斯”声,正疑惑突然《卡门序曲》的前奏排山倒海般从音箱里喷薄而出,音量过高把我吓坏了,赶紧减小音量,这次的经历我终生难忘。CD机在音质,通道分离度,动态范围,信噪比各方面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当时九十年代,CD机在国内很流行,我当时也买了一台索尼的CD机。

听音测试使用CD唱片,我们那时候最常用的就是《雨果金蝶》系列,使用好的器材,在听音室里,调试好音箱的位置,在最佳收听点闭目聆听大型交响乐,能完全达到在现场收听的效果,清晰的声场定位,能分辨出各种乐器所在的位置,真正的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感觉才是能让人如痴如醉的。

最早的音源,比如生产队里的高音广播喇叭,收音机中波广播,早期的薄膜唱片都是单声道的,单声道就是在录制声音时,只使用一个麦克风来收集声音,然后通过一个功放,最后推动一个扬声器把声音放出来,这样的声音就是一个点声源,只是包含了现场的所有的声音,都混在一个点播放出来,这样的声音没有当时的现场感,也没有空间感,只是能听个音而已。

后来发明了立体声技术。人有两只耳朵,我们用这两只耳朵聆听着世界上的声音,有人喊你的时候,你可以很自然的知道这个人的位置,他在你的左前方还是右前方,这就是生活里的真实的环绕立体声,假如在录制现场的声音的时候,用两个麦克风代替我们的耳朵,那么录制的声音就会包含现场的所有声场的信息,和我们耳朵听到的一样,这样的声音经过两个单独的功放推动两个音箱,把两个音箱相隔一个合适的距离摆好,播放出来的声音就会和现场一样,因为两路声音信号包括了我们耳朵在现场所能听到的一切,这时候人在合适的位置就能感受到和在现场一样的收听感觉。如果录制现场有人喊你,这时候你在聆听时就能感受到人的位置,喊你的人在左前方还是在右前方,这就是立体声的魅力所在。

不过很遗憾,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他们认为只要有两个扬声器就叫立体声。更不懂的音箱的摆位。我有一个同事,经常自诩是超级发烧友,没事就在我面前显摆他有一套高保真音响,效果怎么怎么的好!什么声场定位,解析力,说的头头是道。后来就跟着去他家欣赏,到家一看我就傻了眼,音响是不错,他喜欢听,就把音响摆在卧室里,音箱放在床头边,本来想一边放一个的,但是他的床是靠墙放的,后来就把两个音箱叠放在一起,都成一个点声源这样能听出什么声场定位来,他还听了这么久。后来我帮着把音响搬到客厅,尽量的摆成最佳的听音角度,让他坐在最佳听音的位置,放了一段58秒的古筝断弦效果,他直接被震撼到了,琴码蹦跳着落地的声音,清晰利落,声场定位准确,就像真的琴码掉到地上一样,他睁开眼在地面上找寻想去地上去捡那个琴码,发现只是幻觉,只是音效太逼真,反应过来懊悔的直拍大腿:以前那样听真是白瞎啦!今天我才真正体验到立体声的真实效果,白活啦!

九十年代主要的音响发烧方式还是标准的两声道立体声,电视剧里丁元英使用电子两分频,末级使用四台功放直接推动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所以有八根接喇叭的接线柱。我们玩过电子四分频,16根喇叭接线柱,连超重低音炮也是两个单独摆放。好的器材想要达到好的效果,音箱摆位很重要,不拉开距离根本就不会有立体声效果,声场没有拉开,现场感和声场定位就无从谈起,这和只用一个音箱来放音没有区别,怎么能感受天籁之音呢?后来就从两声道标准立体声发展出2.1声道立体声,环绕立体声等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