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梯次推进原则,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量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四种治理模式。
一是截污纳管治理模式,对于距离市政管网较近的村庄,将生活污水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转输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二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治理模式,对于无法纳入市政管网的村庄,建设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
三是三格化粪池治理模式,偏远山区村庄房屋分散且人口较少,污水通过三格化粪池处理后还田还林。
四是城中村清单化管理模式,对于房屋密集,外来人口众多的城中村,采用重构雨水系统的方式,尽可能分离出雨水,并采用清单化管理。
1. 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和处理。指标包括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等。
2.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选择适合农村情况的污水处理工艺,如人工湿地处理、生物滤池处理等。指标包括污水处理工艺的适用性、处理效果等。
3. 污水处理效果监测: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指标包括COD、BOD、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率。
4. 污水排放标准:制定适合农村情况的污水排放标准,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能够安全排放或回用。指标包括污水排放标准的限值和监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