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更新时间:2025-11-19 22:57:46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祖籍宋国栗邑,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编了一部史书名叫《春秋》。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当时历史阶段的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当时周朝平王被迫迁都, 史称东周。

 

春秋时代,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急剧变化,经济社会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周王朝礼崩乐坏,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林立,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经过“春秋五霸”争雄,楚王问鼎,晋楚拉锯,弭兵会盟,吴越争霸,邾分三国等重大事件, 社会发展过渡到“战国七雄” 阶段, 形成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年代。

 

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秦国开始实行“初税禾”新的赋税制度。中国社会进入初级农业的时代。手工业雏形逐渐形成,工匠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主要为手工业工具和农具。春秋时期除使用块炼铁外,在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出现了错金铭文。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手工业发展成部门经济,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货币。晋国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铸币的地区之一。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鲁班”,就生活于春秋末年。当时经济社会战乱动荡,政局不稳,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记载孔子和弟子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坟墓哭泣。这个故事列入汉语成语“苛政猛于虎”。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思想解放的时代,以孔子、老子、墨子思想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为主流,形成诸子“诸子百家”学术流派争鸣繁荣的局面, 当时思想文化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的各种思想。其中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后期,亲自参加了社会实践并致力授业,亲传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位。孔子青年时代开始做“委吏”、“乘田”小官,到五十岁知天命以后,逐步被任命为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代理宰相,摄行相事,兼管外交事务。孔子摄行相事三个月,史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但也曾以“五恶”的罪名,以言论定罪,诛杀少正卯。孔子失宠后,离开鲁国,与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十四年,历经过宋之危、丧家之犬、受困陈蔡之困,游走四方积极劝善,但百家争鸣局面, 仍致五色令人盲,五声致人聋,到处传播的是法家之言。失望至极的孔子所用无果, 返回鲁国养老,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世。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曾经经历过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正是铁器取代青铜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时代,即春秋战国时期,历时五百五十年。史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号称“诸子”、“百家”,言其学术的繁荣。其佼佼者主要有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尤以儒、墨、道、法几家影响最大。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生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他的祖先是宋国的孔防叔,因逃华氏的迫害,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祷于尼丘,野合生了孔子。孔子出生时,叔梁纥去世,葬在防山(今山东曲阜东),母亲徵在年轻时便守寡,不曾送葬,因而不知叔梁纥葬在哪里。

孔子小时候,玩游戏时常“陈俎豆,设礼容”。孔母死后,孔子将他葬在五父之衢,并寻找父亲葬处。鞔父的母亲告诉了孔子,孔子就把父母合葬在防。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孔子17岁,已非常懂礼。鲁国大夫僖子临死前对他的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之后虽然现在不出名,有朝一日会飞黄腾达的。如今孔子年纪轻轻己经很懂礼仪,能不发达吗?我死后,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僖子死后,懿子和弟弟南宫敬叔就到孔子处学礼。之后,南宫敬叔向鲁君请求让他和孔子一齐到周询问礼仪。鲁君赐给了他们一车两马。孔子见到老子,老子教导他“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还要孔子去掉骄气、多欲、态色和淫志这些无益于身的东西。孔子见老子后对弟子说:我今天见到老子,就好象见到乘风云上天的无所约束的龙一样。

孔子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培养了一大批崇尚仁义的弟子。受孔子指点过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有成就的达七十多人。中国的学术思想,从孔子开始,才真正在官学中出现了私学,即专门的个人身份的学问家,而有了私学,才有了争鸣、创新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史是从孔子开始的。由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面很广,影响空前,也有人认为,春秋战国的百家,都是出自孔学一家,即各家都是孔子弟子的传人。










更多栏目